第A9版:红色追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速读/核心报道

第A3版
湖区抗旱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1年05月21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农兵”组建第一个红色政权
本版撰文 记者 胡抒雯 本版摄影 记者 李丹

全国著名的“将军县”——茶陵县。被追认在册的革命烈士达5000余名,共和国开国将军25位。

    细雨蒙蒙,流水潺潺。我们沿着茶陵洣江河畔,走进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朦胧的视线里,静默的宅子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无声述说那一页永不能忘的红色历史。

    茶陵是井冈山西边的门户与屏障,是井冈山六县中最大的县,地域宽、经济实力强、土豪也多,是井冈山信息来源和物资供给的主要通道。1927年10月21日,受毛泽东指派,时任井冈山前委委员、团党代表的宛希先,率工农革命军首次攻占茶陵城,史称 “一打茶陵城”。11月18日,工农革命军再次攻占茶陵城,史称 “二打茶陵城”。 

    工农兵组成新政府

    根据两打茶陵的经验,毛泽东总结出工农革命军 “三大任务”,即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组织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政权。进一步明确了工农革命军的任务。

    第二次攻克茶陵城后,由于工农革命军没有管理一个县的思想准备和实践经验,仍然沿用“茶陵县政府”这块牌子,加上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陈皓自作主张,实行单纯的军事观点,又与副团长徐恕沉湎于享乐腐化,不去发动群众,每天只停留在“三操两讲二点名”,致使新成立的政府仍然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县衙门,群众对此大失所望。

    党代表宛希先目睹种种弊端以及陈皓等人的所作所为,非常忧虑,于是写信汇报了毛泽东。毛泽东回信说:由部队派县长是不对的,我们不能按照国民党那一套办,我们要成立自己的工农兵政府。宛希先接到指示后,积极开展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筹备工作,从工会、农会、士兵中民主推选谭震林、李炳荣、陈士榘三位代表,谭震林任工农兵政府主席。由此成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下设民政、财经、青工、妇女等部门。

    “湖口挽澜”拯救红军 

    1927年12月中旬,心怀不满的陈皓强令部队南撤,意在投靠国民党第13军军长方鼎英。28日,陈皓部队行至浣溪圩,队伍由后向前传达 “毛委员来了,命令部队回湖口”的命令。原来毛泽东事先已洞察陈皓等人叛变的意图,专程从井冈山赶往茶陵。当晚,毛泽东在茶陵县湖口镇福林寿宇召开营以上干部紧急会议,宛希先、张子清等人义正辞严揭露了陈皓一伙叛变投敌的阴谋。在事实面前,陈皓一伙只得认罪。毛泽东果断将陈皓一伙叛徒逮捕(后在砻市将其处决)。极端危急关头,毛泽东挽救了年幼的工农红军,史称“湖口挽澜”。 

    毛泽东湖口挽澜,是党史和军史上一次重大事件,非常成功地在党内军内进行了第一次肃反,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壮大了工农革命军。

    “将军县”走出25名开国将军

    茶陵是红色摇篮,作为井冈山根据地6县之一, 5万多优秀儿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茶陵县被追认在册的革命烈士达5000余名,有共和国开国将军25位,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毛泽东也对茶陵念念不忘,他曾多次称赞茶陵籍老红军:“茶陵的同志很勇敢,很会打仗,茶陵牛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造就一方人。钟灵毓秀的山水铸就了茶陵人独有的灵性。他们 “农勤于耕,士勤于学”。元代李祁在《学校记》中称:“茶陵学校于湖南为盛”,宋代居湖南第三、元代居第二、清代居首位。自唐至清,中进士者百廿七人,遥居湘各郡县之首。”

    现任茶陵县县委书记毛朝晖评价茶陵人肯吃苦、能力强。他说,只要你把道理讲清楚,让他们明白前进的方向,他们就一定会干出一番成绩。

    记者手记

    可敬的铁牛精神

    在茶陵追寻红色足迹,有缘一见茶陵铁牛。在茶陵县城南古城墙外洣江岸边,铁牛昂首而卧,逼视洣水,栩栩如生。铁牛自1228年-1233年建造后,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虽日晒雨淋,却浑身不锈不蚀,锃光乌亮 。铁牛象征坚贞、忠义、勇敢、勤劳,也是茶陵人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

    井冈山时期,茶陵老百姓出钱出力出粮,为根据地的巩固、壮大作出了极大贡献。在湘赣边界的斗争中,时任湘赣边界苏维埃主席的谭余保和段焕竞等历尽千辛万苦,坚持长达10年的游击战争。时任茶安酃永边区书记的陈梅连,被敌人将其双耳、双手和肩胛骨用铁丝穿住,关在笼子里示众,英勇不屈直至壮烈牺牲,他一家8口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成为满门英烈。茶陵人的铁牛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正是这种可贵的铁牛精神,第一个红色政权才得以在茶陵建立。可以预言,凭着可贵的铁牛精神,茶陵人民一定会不断开创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红色故事

    “父亲终于和革命同志葬在一起了”

    在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我们见到了烈士李炳荣的儿子李匡世。李匡世今年已经86岁,可耳聪目明,身体矫健。

    李炳荣牺牲时,李匡世才2岁多。关于父亲的革命故事,都是从母亲谭世秀口中得知的。李炳荣是土生土长的茶陵下东乡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夏天,李炳荣被国民党抓获。狱中,他曾用石头写下鲁迅的两句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以示决心。同年9月6日,李炳荣被反动派杀害在茶陵城外的东门洲上。

    “是母亲谭世秀冒着生命危险抢回了父亲的尸骨,埋在自家菜地里。由于种种原因,父亲的遗骸一直没有被作为烈士妥善安葬。”李匡世回忆,1960年,因农业园田化,父亲的遗骸被迁往祖坟。1970年,又因下东茶场扩园被迁往碧洞山。2008年11月,正值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81周年之际,茶陵县委县政府出资将李炳荣的坟墓迁至茶陵烈士陵园,并将其部分遗物陈列在工农兵政府旧址。

    “父亲终于和他的革命同志葬在一起了,我也了了一桩心愿。”李匡世说。

    ■本版撰文 记者 胡抒雯 

    本版摄影 记者 李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速读/核心报道
   第A3版: 湖区抗旱
   第A4版:免费午餐
   第A5版: 都市·公共
   第A6版:广告
   第A7版:广告
   第A8版:热土潇湘
   第A9版:红色追寻
   第A10版: 长沙市井
   第A11版:湖南新闻
   第A12版:财经·综合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 世界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广告
开创井冈山政权之先河
“工农兵”组建第一个红色政权
西芹降压素绿色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