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前刚有报道:北京大学女硕士苏黎杰毕业后在京城就业连连碰壁,最后作出一个“雷人”决定:回河南老家和农民工一道学习油漆技术。
这件事似乎为“两会”前一则网帖提供了注脚。“回家后,我无颜面对的事情:怎么大学生不如农民工呢”。
多位代表委员再次对就业“两难”问题展开争论:大学生与农民工没有可比性?这一现象折射出哪些深层根源?
“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正常吗
焦点:春节以来,“民工荒”再次成为热点。为了“抢人”,东南沿海企业使出了种种“雷人”招数;而一些大学生去农民工劳务市场找工作都没人要。
【观点一】福建省建阳市小湖镇马坑村支书徐承云代表:没什么不正常的。大学生读书多,并不代表大学生什么都能干。大学里读的只是书本知识,一些学生毕了业眼高手低,还吃不了苦。
【观点二】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院长施作霖代表:不正常。不能一味指责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成本远高于农民工。读大学一般一年要一万元,学生付出了青春,家庭付出了很大代价。要是念了4年大学出来,还不如城市打工者、保姆、理发的、开小卖部的,我们怎么向孩子的父母交待?
“硕士当油漆工”:高等教育的悲哀?
焦点:“北大女硕士当油漆工”的新闻再次把人们的目光引向高等教育。读了那么多年大学,毕业却连个工作也找不着,该怪学生还是怪学校?
【观点一】武汉大学教授彭富春代表:大学生应当转变就业观念,放下“身段”,完全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对社会要有平常心和整体认识。当年的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不是也卖得很好吗?大学教育不是只培养科学家。
【观点二】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委员:大学生就业难反映了大学教育和现实脱节的问题,但这不是哪所高校能够独立破解的难题,需要整体考虑教育思想和结构的调整。未来的工人可能技术含量很高,国外很多清洁工就是大学毕业生。并不是说大学生必须从最低等工种干起,而是说未来任何一个工种都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