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 副刊·声色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广告

第A3版
速读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0年7月30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启蒙老师
苏言

早上伴着威尔第的《四季》开始擦地板,节奏欢快的时候甚至握着拖把转上两圈,觉得这最平常的流汗时刻亦因这节奏而变得美好,就忍不住想起我的第一张古典音乐CD就是《四季》,还有我的古典音乐“启蒙老师”——我跟她只是一面之缘,甚至并不知道她的名字。

我的大学时代,也就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流行一种叫做“打口碟、打口带”的东西,现在好像已经绝迹了。所谓“打口碟”,其实就是海关罚没的走私CD,以机械打口破坏后,销毁不完全的碟片,“打口带”,则是同样经过打口破坏的磁带。那时候,西方最新的音乐,就是以这种“残骸”的形式,通过被城管们围追堵截的小贩们的手,流入到我们这些穷学生的手中。

高一的时候,一天,我耳朵里插着耳机,听的是郑钧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街上闲逛。见到一个提着篮子,农妇打扮的中年女人,蹲在马路边卖东西,见到我路过,就拼命向我招手,出于好奇,我走过去,她卖的,就是打口碟。那时候打口碟还是很新鲜的东西,她神秘兮兮地掀开她盖在篮子上的布,跟我说这是最好的音乐。

她像卖菜一样夸赞着自己篮子里的商品,同时很粗鲁地扯下我的一只耳机,要我拿随身听自己试听一下,是不是她的音乐比我正在听的好,一边说一边已经打开了一个侧面被打了口的CD盒子,取出里面的打口碟,要我放进去听听。

那是我第一次遇到卖打口碟的,因为这种碟片带着“被禁止被破坏”的印记,所以身边正处于叛逆期的同学们都偷偷地听过,但因为身处小城,没有人卖打口碟打口带,都是在大城市读大学的哥哥姐姐带回来的时髦玩意,带回来的,也往往是我们听不太懂,却学着沉迷的重金属摇滚碟。打口碟,那时候是一种标志:叛逆的青春、宣泄的摇滚。

所以,我欣然接过那张碟,放进CD,戴上耳机,一段轻快的节奏流入耳鼓,我忍不住跟着摇头晃脑起来。一边听,一边在她的篮子里挑选着。

突然,面前刚刚还口若悬河的卖碟农妇脸色一变,一把抢过我手上的碟蹿起来就跑,我茫然起身,她已经一溜烟似地跑开了,接着,两个穿制服的工商执法人员,踩着单车从我面前飞奔而去,朝着她消失的方向。

我的CD里,还没付钱的《四季》节奏欢快,仿佛是这突发事件的配乐……■文/苏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广告
   第A3版:速读
   第A4版:今日焦点
   第A5版:今日焦点
   第A6版:都市·公共
   第A7版: 都市·公共
   第A8版: 特别报道
   第A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特别报道
   第A11版:都市·公共
   第A12版:都市·公共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 热线新闻
   第A15版: 都市·社区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 都市·社区
   第A18版:生活黄页
   第A19版: 华声网事
   第A20版:中国新闻
   第A21版:华声军事
   第A22版:世界新闻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体育·赛道
   第B1版:财经
   第B2版:财经·分享
   第B3版:财经·理财
   第B4版:财经·操盘
   第B5版:财经·公司
   第B6版:财经·专题
   第B7版:财经·关注
   第B8版:小记者
   第C1版:文娱
   第C2版:精英博客
   第C3版:副刊·新知
   第C4版: 副刊·声色
   第C5版:三湘楼市
   第C6版: 楼市·调查
   第C7版:楼市·资讯
   第C8版:广告
和李安一起信仰爱情
启蒙老师
天心阁把茶喝
《谁在拍卖中国》
爱乐有奖竞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