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直机关幼儿园 罗云娥
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心理学家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尊重、相信和鼓励幼儿,可帮助幼儿树立自信,走向成功。然而,用“一刀切”的方式来对不同的幼儿开展赏识教育是不妥当的,幼儿园教师进行赏识教育需“对症下药”。
一、赏识教育要有“三心”
赏识的前提是先接受,对幼儿的教育也是如此。但现实生活中,教师喜欢赞扬机灵乖巧的幼儿,给予淘气幼儿的往往是批评,有时甚至是随意指责。对待每一个幼儿,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常之心、轻松之心和一颗善心。要善于挖掘每个幼儿的闪光点,激发其内在潜力,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正视差异,有一颗平常心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一个人的成才由多个方面决定,这是“智力多元理论”提出的观点。幼儿的才能只是在时间和类型上略有不同,教师可将所有的幼儿看作天才,这样就不会根据原有的表象,将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幼儿定性为差幼儿或问题幼儿。
比如,在组织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时,对待反应比较慢的幼儿,教师应适当将语速放慢,表现得非常耐烦:“没有关系,老师相信你能把它做好。”“再试一次,好吗?”对性格较急躁的幼儿,教师说话语气要温和,语速适中,让幼儿焦急的情绪有所缓和:“别着急,你能把它做得更好。”对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你比上一次勇敢了!”
2.巧用幽默,有一颗轻松心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助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拥有一颗轻松的心,巧妙地运用幽默,不只是为博幼儿一笑,更是为创建一种愉悦、和谐的互动氛围,促进师幼交流,引导幼儿积极主动,调动幼儿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个小朋友刚上幼儿园,不愿意吃青菜,然后,老师说:“小朋友,菜菜在跟你说话。”
小朋友问:“菜菜在说什么呀?”
老师说:“菜菜说,吃了我,咱俩就是好朋友啦!”
小朋友就吃了一口,然后就问老师:“菜菜现在说什么?”
老师说:“菜菜在你的肚子里,说咱们是好朋友了啊!”
小朋友挺高兴的,继续吃了两口青菜。
就这样,老师帮助小朋友解决了吃青菜的问题。
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培养了幼儿积极主动的品质。
3.恰当激励,有一颗善意心
赏识教育是以正向教育为主,面对问题,告诉幼儿怎样应对,将发展方向为幼儿指明。而禁止幼儿不许做什么,一味打压幼儿的积极性则是负向激励的主要呈现形式。在教育过程中若发现幼儿出现某些问题,教师应具一颗善心,以保护幼儿自信心为前提,以平等朋友的方式作出提醒,教育幼儿是非对错,并给予一定鼓励,或在原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引导幼儿自我更正意识。
比如,在游戏活动中,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多鼓励:“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吧”“老师相信你,再努力一点,就要成功啦!”当幼儿顺利完成活动时,可在动作完成质量方面做进一步指导:“你下次可以尝试再运得快一点。”
也可在不伤害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巧用故事批评法,给幼儿讲一个故事或描述一个具体事件,引导幼儿领悟故事或事件中的对错,并改正自身的缺点。
二、进行赏识但不骄纵
赏识不等于骄纵,赏识教育不是一味的赞赏,也不是不批评,而是需要恰到好处。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赏识与批评并存。赏识教育的主旨是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和潜力,帮助其树立信心,促其发展;对待其不足之处,在不伤害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提出恰当批评,而不是一味赏识。没有原则的赏识会演变成骄纵,这是幼儿园教育的禁忌。
比如,在建构游戏中,对于那些实践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重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使用激励性语言,以达到不断积累经验的目的,比如:“继续加油,把你的新主意告诉大家”“你能和大家分享下你的经验吗?”
三、赏识教育的目的不能模糊
卡尔威特说:“我对人的夸奖并不是随意的。如果太随意,他就无法明确地知道我因为什么行为夸奖他。我总是在他表现出良好行为时给予夸奖,并且告诉他是因为什么而得到夸奖。”对幼儿的夸奖,其实是对幼儿已经实施,且具一定的正向意义的行为的赞扬。在平常的工作中,幼儿容易获得“你真棒”“你真行”这样的赞扬。如经常这样,幼儿则会失去进取的动力和方向。因此,赏识教育的目的一定要清晰、明确,让幼儿明白因为某事而被赞扬。可变“你真棒”为——“你的知识很渊博,见识可真广,老师和小朋友们都要向你学习!”变“你真行”为——“你真厉害!想出了这么有创意的方法,大家用掌声表扬他!”
参考文献:
[1]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2][德]威特,刘恒新.卡尔.威特的教育.北京:京华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