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扬烁 通讯员 侯定宇
盛夏时分,记者走进安仁县居民谭春徽的家中,谭春徽兴奋地展示女儿谭仪(化名)在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高级技工学校上学的照片。
“她现在已经能单人开机械车了。”照片中,谭仪正熟练地操作着机械器材。
谭仪站在父亲身后,一脸幸福的模样。谭仪说,她去这所学校就读之前,曾因是否继续上学的问题与父亲冷战了好一阵。
2018年,初中毕业的谭仪面临着升学的困境,贫穷的家庭无法支撑她继续求学。
“父亲当时让我外出打工,为此我一周没和父亲说话。”谈及往事,谭仪的眼泪掉了下来,她告诉记者,父亲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收入来源只有母亲微薄的零工收入与低保。虽然向往学校生活,但谭仪也理解家庭的难处。“不甘心,但我也做好了外出务工的准备。”谭仪说。
得知谭仪一家的情况后,安仁县教育局扶贫办主任许宇斌立刻来到谭春徽家中,送去慰问的同时,也送去了上学的希望。
“老谭,现在政策好了,你女儿能去上海的学校读书,还不用花一分钱。”许宇斌口中的“上海的学校”,正是安仁县不断探索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2018年,安仁县与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高级技工学校、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校等多所学校开展“两后生”培养,将有升学意向的贫困家庭学生送往外地培养。同时,对这些贫困家庭学生建立起援助机制,免除贫困家庭学生学杂费,优先安排贫困家庭学生实习、优先推荐就业。
“是政府的帮助,给了我脱贫的机会。”谭春徽笑着告诉记者,如今女儿读书的费用有政府兜底,自己也能出去打点零工,生活也越来越好。
除了给贫困家庭学生外出学习的机会,安仁县还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为学生稳定就业和家庭脱贫提供有效保障。
“自2011年开始,安仁县与三一集团等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许宇斌介绍,根据协议,三一重工在安仁县职业中专成立“三一班”,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子女为主。“三一重工每学期为‘三一班’学生设立专门奖学金,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许宇斌说。
家住安仁县渡口乡畔塘村的贺利军曾是“三一班”的学生。2014年,贺利军初中毕业,可是仅靠爷爷奶奶的低保无法维持贺利军读书的日常开支。
贺利军一家脱贫的转机在安仁县教育扶贫政策的全面落地。2014年,贺利军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得以顺利进入安仁县职业中专就读。3年后,他因优异的成绩、建档立卡户的特殊政策,进入北京昌平三一集团,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机械工。
“现在一个月收入有8000元左右。”贺利军说,摆脱贫穷对他来说已不是奢望。“等攒够了钱,我会马上申请调回家乡的三一集团。”贺利军告诉记者,这是为了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也是想回馈家乡。
“安仁县深入实施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做大、做优、做强职业教育品牌,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走出了一条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安仁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英自豪地告诉记者,“因贫失学在安仁已成为过去。据统计,从2015年至今,我县共有1100余名贫困学生通过职业教育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