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静 通讯员 黄燕华 何永刚
9月26日上午,邵阳市北塔区陈家桥学校校园里一片欢腾:小学鼓号队队员们在老师的指挥下,敲锣打鼓有模有样;前不久投入使用的篮球场上,奔跑的中学生们畅快追球……
“以前‘舍近求远’送孩子进城求学的家长,现在总把‘家门口就有好学校’挂在嘴边。”校长蔡畅贤笑着说。
转变,源于不断增强的教育底气。
近年来,北塔区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该区在邵阳市率先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称号,在基本均衡的基础上,该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也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教育体制改革重点项目。
一场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接力赛方兴日盛,百姓体验着北塔教育奔腾向前的加速度。
党政重教,频解建设“小问题”
家门口就有好学校,这是很多家长的一大心愿。如何才能让家长对农村学校重拾信心?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是第一步。
北塔区自2014年以来就确定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一盘棋”思路。随后的这些年里,该区投入2亿多元,完成2所学校新建、2所学校改扩建、13所学校提质改造等工程。校园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标准的篮球场、水冲式厕所,校舍内外墙、门窗翻新,拥有“班班通”网络教室及标准式钢木课桌,校园安全电子监控探头全覆盖……
“除了财政大投入之外,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们还给我们解决了不少‘小问题’。”枫林学校校长杨文昕告诉记者,以前,学校电路老旧电压低,遇到附近居民用电高峰期,班班通设备就无法正常使用,严重影响课堂教学。北塔区委副书记、区长刘贻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协调相关部门在一周内解决问题。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听到了不少类似解决教育工作实际困难的“小事”。
教育无小事。该区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列入“书记工程”,建立“党委牵头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落实”的协调联动机制和定期议教制度、定点联校制度、教育年度述职制度。北塔区区委书记仇珂静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把脉,区长刘贻银带队调研,多次调度推进。
补齐短板,注入城乡均衡新生机
“我现在特别期待每周二下午的第六节课,可以跟徐老师学习不同的舞蹈。”陈家桥学校六年级学生李秀笑着说。年轻的音乐专业教师徐丽来到该校后,利用舞蹈、鼓号等形式创新课堂教学,实力圈粉。
补齐乡村教育短板,硬件的配置只是基础,真正让城乡教育实现均衡,靠的是师资的均衡。
北塔区教育局局长刘恒忠向记者介绍,近几年,北塔区新招教师195名,占教师总人数的35%,新招聘和定向委培的所有教师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任教,目前基本实现农村学校没有代课教师。
陈家桥学校的孩子们,近5年接触了20名新老师。
音体美专业老师的加入,让孩子们课堂内外的学习生活更精彩。体育老师董逸鑫,独创街舞啦啦操,带领学生拿下2019年北塔区中小学校学生啦啦操比赛一等奖。徐丽策划的“六一”“元旦”汇演、向国旗敬礼等活动别出心裁,不逊于城区学校,深受孩子和家长们的喜爱。
受年轻教师的影响,陈家桥学校55岁初中语文教师曾卫军燃起了斗志,主动学习使用“三通两平台”。曾卫军坦言,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保持课堂的活力和效率。
上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网络教学晒课,参加省培、国培……放眼整个北塔区,农村教师不断接纳新理念、前沿理论,专业成长步伐加快,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不断提升。2018年上学期全区学业水平测试中,田江小学孙倩老师任教的一年级语文,获得全区第一名。
培养个性,全面发展重能力
在今年的全国航模竞赛中,利江乔梁希望小学学生夺得一金一铜,孩子们创造的“奇迹”让这个北塔区最为偏远的农村学校在邵阳市民的朋友圈中走红。
“农村学校对于学生兴趣、专长的培养是一大短板,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努力缩小这个差距。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视能力的培养。”该校科技辅导老师陈何栋介绍。
“孩子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这不仅仅是一位科技辅导老师的思考,更是北塔区的行动力——在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轨过程中,北塔区牢牢紧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省内中小学中唯一的天象厅、邵阳市唯一的无线电科普教育基地坐落在高撑小学。
学生通过直径8米的半球体人造星空了解天体东升日落、夜空星移斗转等天文景观,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影视、体验互动和实验操作等内容了解无线电技术。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该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该校副校长雷红全介绍,学校近四分之一的老师专兼职科技辅导老师,指导学生们捧回了不少市、省、国家级奖项。
“让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品牌,成为孩子们美好的回忆”成为了近年来北塔区各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原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新“一校一品”校园文化。重视书法、美术、体育、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等特色文化教育。
教育的根本是以文化人,得益于这些年音、体、美、劳、科学等学科教学工作在中小学的落地生根,农村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学校成了孩子们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