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师说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9年03月27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意盎然话风筝

    □ 赵运涛

    三月,大地回暖,清气上升,正是踏青放风筝的好时候。古人诗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实际上,古人一开始发明风筝,并非为了休闲娱乐,而是有着军事目的。最早的“风筝”也不是如今我们熟悉的“纸鸢”,而是一种风铃……

    风筝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在古代被称为“纸鸢”“纸鹞”等。古人很早就幻想着制作出像小鸟一样在天上飞的工具,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就曾发明出这样一件飞行器“木鸢”:“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意即墨子花了三年时间制作而成一只能在天上飞的木鹰,可惜一天就坏了。

    东汉以后,随着纸张的普及,“木鸢”渐少,而“纸鸢”增多,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风筝。在唐代,出现了“风筝”这一词语,不过那个时候的“风筝”用来指“风铎”,是一种风铃,风一吹,响声如筝。李白《登瓦官阁》曰:“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其中说的“风筝”就是“风铎”。大约是到了五代时期,有个叫李邺的,因制作的风筝加入了丝绦、竹笛等物件,风吹声响,如同“筝”音,故其制作的纸鸢被人们称为“风筝”。

    随着宋代以后放风筝活动的普及,风筝也成为了一种题材和意象,在文人士大夫阶层就出现了大量借写风筝表达志趣的诗篇。如寇准《纸鸢》诗曰:“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陆游《村居书事》曰:“文辞苦思徒妨睡,官职虚名不疗饥。垂老始知安乐法,纸鸢竹马伴儿嬉。”在诗词中,放风筝的“好处”往往被符号化,它可以如鸢飞戾天,终共白云,居庙堂之高而兼济天下;也可以处江湖之远,不经纶世务,只放风筝,和谐安乐伴儿嬉,颐享天年。

    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在不断探索风筝的原理,至两汉南北朝,风筝常常被用于军事。唐代以后,风筝从实用工具很快变为了一种娱乐、健身项目。宋代以后,放风筝逐渐变成了春分时节、尤其是清明节的习俗。明代《永平府志》载:“清明时节家家树秋千为戏,闺人树子儿赌胜负,童子用纸为风鸢引绳而放之。”放风筝之所以成为清明节的活动,一方面是人们认为这一天放风筝可以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另一方面则是古人认为春分时节的风最适合放风筝,《清嘉录》记载:“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15156 传 真: (0731)84315156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xb0731-160@163.com  全年订价:99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师说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连线
   第05版:校园
   第06版:课堂
   第07版:文化
   第08版:乐游
   第09版:湘韵
   第10版:科技
   第11版:百科
   第12版:心理
   第13版:成长
   第14版:论坛
   第15版:家教
   第16版:关注
春意盎然话风筝
外卖,皇帝都无法抵挡
增字诗与减字诗
练习生存,练习老去
《论语》里的说话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