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理科生。选择大学专业时,也认准了“以理性思维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学。
进入大学后,课外时间多了起来,我也一本本读起了人文社科类图书。历史类图书有人物有故事,天然就带着可读性,我读的也相对较多,其中《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可以说是改变了我对鸦片战争乃至历史研究的认识。
《天朝的崩溃》给我震动最大的一点是,作者茅海建从海量的史料中整理出不少历史的细节,让人重回历史现场。他从兵力、武器、指挥、战术等方面证明,当时的清军无论如何抵挡不了英国侵略军的进攻,鸦片战争也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对外战争。
比如从兵力对比上来说,清朝虽在人数上占优势,但当时的清军驻防分散,难以集中,调动也很困难,除训练、打仗外,很大程度上还担负警察的职责。而且当时的清军不论八旗还是绿营,战斗力都已经相当差劲。就是这些部队,也要从各地、各省抽调而来,对于南方沿海的战场条件,从北方抽调来的军队,相比于英军来说,在适应程度上也没有太多优势。
从一个个历史细节可以看出,19世纪的“天朝”有着一种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观念,这场战争并非简单的胜败屈辱,而是两种全然不同的观念的碰撞。
在大三面临保研考研的抉择时,我没有太多犹豫地就放弃了保送经济学研究生的机会,决定要考一个历史学的研究生。因为有兴趣指引,整个考研复习的过程很充实也很快乐,最终我也顺利地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更值得庆幸的是,还凭考研高分被分进了清史研究所。
(摘自《齐鲁晚报》张芮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