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师说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8年05月09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代招聘教师看师德

    □ 倪方六

    近来,教师师德问题又成社会热点。韩愈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所以在古代,不论是大学教师还是小学教师,在选聘和上岗时均首先强调师德,在师德考核和管理上有一套相应的机制。

    汉朝聘用教师首先强调师德

    从西汉起,教师聘用已成规制。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朝廷置“五经博士”,为太学培养教师。所谓“五经博士”就是今天所说的国学教授,五经即《易》《书》《诗》《礼》《春秋》,每经设一博士,故名。古代教师“上岗”一般通过征辟或荐举产生,推荐时不是仅凭关系就能被朝廷聘用,还要有保举状,相当于现代的“证明信”。据《汉官仪》记载,格式大概是这样:“生事爱敬,丧没如礼。通《易》《尚书》《孝经》《论语》,兼综载籍,穷微阐奥。隐居乐道,不求闻达。身无金痍痼疾三十六属,不与妖恶交通,王侯赏赐。行应四科,经任博士。”

    由此可见,西汉时虽然没有“教师资格证”,但对教育工作者的从业资格毫不含糊,要有德行、有学识、还得身体健康,且第一点就强调师德,如果品德有问题,就是四书五经再精通也没有用。

    相当于高校“纪检”的绳愆厅出现

    师德是教师能否被聘用的先决条件,上岗后也不得放松要求。唐朝时对中央官学教师的管理已很重视,中央官学的行政主官祭酒(相当于今大学校长)也要参与一线教学,给学生讲课;专职教师有博士、助教、直讲三类,他们专职教学育人,不理他务。这些人作为朝廷命官,全都得接受道德素质和业务考评,一般是每年“小考”一次、3至5年“大考”一次。

    明朝对教师素质管理全面制度化,国子监既是教育机构,也是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关,设有“五厅六堂”。“五厅”分别是绳愆厅、博士厅、典籍厅、典薄厅、常馔厅。其中绳愆厅在中国教育管理史上有标志性意义。

    绳愆厅相当于当今教育部或高校的“纪检”部门,内设监丞一名,类似纪检官员,职权宽泛,负责颁定学习规制、稽察师生勤惰等,连学校财务支出都管。明朝绳愆厅不仅管学生,如果教师言谈举止不当,也要像现代《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的那样,对其品行进行监管并上报。

    小学教师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

    古代对地方和小学教师的师德同样有着严格要求。

    唐宋时,对地方和小学教师的选聘与管理和太学一样,都有严格的规范。据《宋会要辑稿》等史料,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知大宗正丞谢伋曾上书宋高宗,奏折中有这样的说法:“其大小学教官,乞诏三省遴选儒臣,以专训导。”

    明朝小学和地方教师主要由国子监生、儒学生员、儒士、退休闲居官员等担任,身份相对复杂,但这并不意味着容易走上讲台。明朝教育家黄佐在其《泰泉乡礼》中主张:“众共推择学行兼备而端重有威者,送有司考选,以为教读。”明朝思想家吕坤在《社学要略》中亦强调:“今选社师,务取年四十以上,良心未丧、志向颇端之士。”明朝时要想当地方或小学教师,有的地方还须由乡民推荐,再由地方官府考核后择优录用。

    值得注意的是,明朝还出现了教师上岗宣誓现象,让教师明白自己的职责。《泰泉乡礼》记载,当地社学开馆之日,教读要当众宣誓的誓词为:“凡预此会者,以立教、明伦、敬身为本……”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15156 传 真: (0731)84315156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xb0731-160@163.com  全年订价:99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师说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连线
   第05版:校园
   第06版:文化
   第07版:课堂
   第08版:研学
   第09版:焦点
   第10版:科技
   第11版:百科
   第12版:留学
   第13版:湘韵
   第14版:法制
   第15版:家教
   第16版:关注
   第B1版:科教论坛
   第B2版:论坛
   第B3版:新说
   第B4版:交流
古代招聘教师看师德
名人趣喻
表达的勇气
到底什么才是“知止”
《关雎》并非爱情诗
长沙市图书馆开“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