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东安县水岭学校 李有光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要将情境的创设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呢?
一、捕捉生活资源创设情景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生产和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实例或模拟场景,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学生迫切地产生想要解决问题的欲望,可以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因此,老师们应该多搜集与教材知识相关的生活资源,在教学时创设生活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快速理解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教师创设了一个生活情景,与学生一起做开汽车的游戏。教师当司机,学生当乘客,先上来5个学生。汽车开动,教师问学生现在汽车上有几个乘客?(5)个。八一路站到了,停车,又上来3个学生,汽车再开动,教师问又上来几个乘客?(3个)。现在汽车上一共有几个乘客(8个)。又到一站,停车,下去了4个学生,教师问现在汽车上还有几个乘客?(4个)。这样抽象出算式5+3-4=4。游戏如此反复轮流做了几次,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探索新知,为新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二、借助生动故事创设情景
爱听故事是每个小学生的天性。数学童话、故事或轶闻本身就具有生动有趣、新奇独特、发人深思等特点,运用故事创设情境不但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从而变“苦学”为“乐学”,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开始分数教学时,教师引入《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取经途中,大家都感到口渴。师傅叫孙悟空去摘一些野果来解渴。第一次孙悟空摘了8个桃子,叫猪八戒分,他很快就分好了。第二次,孙悟空摘到一个西瓜,叫猪八戒分,他不知道该怎么分了。同学们,你们替他想一想该怎样分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迅速开始新知的学习。
三、游戏情景让学生“活”起来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将数学教学游戏化,把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学生从中感知、体验,积累有关数学知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玩得高兴,学得积极。
例如,教师在上二年级的数学课前,在全班学生中进行游戏抢答,规则是:当老师数出一个数时,学生接着数出下一个数,看谁答得又对又快。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数的一些初步认识,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每个孩子都非常积极地参与这个游戏,兴趣十分浓厚。虽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集中起来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立即停止游戏,而是进行第二个游戏,这回则稍稍加深难度,由老师说出加法算式,学生说出答案,同样要求回答要快速准确。算式不难,十以内的数相加减或者一百以内的整数相加减。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不难但要快,这就是他们的难度,小学生都有希望能表现自己,所以也就很积极地投入到这一游戏中。而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到课堂教学的正题了。
情景创设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所服务。创设情境虽不是目的,但没有情境的创设,就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情境,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润滑油、催化剂。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某种悬念,把他们带到欲罢不能的境界,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