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8年11月,容闳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与澳门仅隔一水。7岁时容闳跟随父亲前往澳门,入读澳门马礼逊学校。1846年9月,马礼逊学校负责人因健康原因回美,便带上容闳赴美留学。1849年,容闳考入美国耶鲁大学,校董会愿为他提供奖学金,但前提是毕业后需回中国当传教士,容闳拒绝,表示:“予虽贫,自由所固有。他日竟学,无论何业,将择其最有益于中国者为之……传道固佳,未必即为造福中国独一无二之事业。”
1854年,容闳成为第一位从美国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同年回到中国。回国后,对西方文明颇为了解的容闳很快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经曾国藩举荐,容闳正式被任命为出洋大臣。不久,容闳提出“幼童留美”计划,在曾国藩努力下,该计划被批准,计划分3批派120名幼童留美。出国之后,那些年幼的孩子很快融入了美国社会,行为举止也自然开始变化。他们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体育运动;因为经常运动,开始讨厌中国的长袍马褂,有的幼童则剪掉了辫子;美国社会的交往礼仪耳濡目染着学生们的内心,令他们对陈腐的仪式日益反感;而这些令清朝官员们都大为震怒。
对于学生们的变化,容闳以为正常,但其他的官员认为大逆不道,双方矛盾日深。他们开始向朝廷汇报容闳的“劣迹”,攻击容闳对学生失职纵容,“任其放荡滛佚”。他们认为,这些学生不遵孔孟之道,不愿行尊师跪礼,“若令其久居美国,必致失其爱国之心,他日纵能学成回国,非特无益于国家,亦且有害于社会。”于是,他们奏请“速解散留学事务所,撤回留学。结果原计划每批幼童滞美15年, 9年便被召回。
1881年底,由于留美学生的被撤回,容闳的职务任期已满,他回到北京述职。在北京期间,他写了一份关于鸦片问题的材料给政府,但也一直都没人去执行。1882年,深受留学问题打击的容闳由上海回到美国,此后13年,他再没回过中国。容闳是“晚清幼童留美”的首倡者和操盘者,他因此被赞为“留学之父”。 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