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佚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但有一些常见的中国式礼貌,对孩子的成长却是有害的,家长应该警惕“礼貌性”错误给孩子带去的伤害。
1、叫大的让小的。“大的让小的”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但要6岁前的小孩子就严格遵守这个传统,去背负这么沉重的道德包袱,就太苛刻了。
谦让的传统本身无可厚非,如果在孩子争吵时,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借用这种传统礼貌规则来“批评大的,保护小的”,结果往往是大孩子认为父母偏心或者嫌弃他,渐渐变得叛逆或者不自信,而小孩子却恃宠而娇,变得越来越任性。
在孩子发生争吵时,家长最好做个中立的仲裁者,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再选择处理办法,做到不偏袒、不护小。
2、逼孩子打招呼。见面问好,尤其是见了长辈要问好,这是世界性的礼貌,也是基础的社交礼仪,是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但若为了培养孩子的基础礼仪,而采取逼孩子打招呼的方式,往往会事与愿违,尤其是对于叛逆期的孩子,越逼迫越叛逆。
有的爸妈见孩子不肯打招呼之后,为了给孩子一个理由,也给对方一个合理的台阶,就说孩子有点内向。家长这样直接给孩子贴上了“内向”的标签,可能摧毁了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缺乏力量去自我成长、自我构建。
实际上,要培养孩子“见面问好”的礼貌习惯,大人做好榜样就好。如果父母总能热情地与别人打招呼,那么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养成“见面问好”的好习惯。
3、面对夸奖过分自谦。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时,很多父母出于谦虚,又担心表扬孩子会骄傲,习惯性地回复“还可以”“一般”“哪里哪里”等谦词。然而,对孩子而言,很多时候却是一味毒药,甚至会瞬间杀死孩子的自信心。如果经常这样“拒绝”别人对孩子的夸奖,孩子很可能会认为真的是自己能力不行,自己努力了还是做不好。这样一来,孩子很可能会出现自卑情绪,并且懒于付出努力。
其实,面对他人对孩子的夸奖时可以这么说,“嗯,他最近经常练习,进步很大。”那么孩子就能听出来:父母认同了他人的夸奖,并且知道自己是因为练习得多,所以某一方面进步大。父母对孩子客观的肯定和鼓励,会让他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