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3班 张文浩
圣爱克苏佩里在他的《小王子》中用梦幻般的笔墨讲述了一则美丽的童话:小王子的星球上有一朵玫瑰花,他起初一心一意地照料她、爱着她。然而,当有一天小王子发现在一个叫地球的地方,花园里种植着成千上万朵玫瑰,有的甚至在他看来,比他的这朵还要美丽几分。小王子才知道他认为举世无双的花原来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朵花,于是他伤心地哭了。这时,一只狐狸却告诉他,人类的感情是建立在“责任”的基础上,它是一种纽带和默契,大家本来和成千上万的同类并无区别,也不相互需要,但建立了“责任”之后,就会变得亲密无间。仔细品味玩赏这则童话的奥妙,我们津津乐道的“民族归属感”“爱国主义情怀”,何尝不是因为这种“责任”的纽带呢?他不是独一无二,但因为我的爱,他是我的唯一!
我们中国古代的先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就像小王子对他的玫瑰,是那种“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钟情。春秋时期的管仲,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保卫我泱泱华夏,立即应者云集!就连一向不怎么看好法家的孔子也深情地说道:“管仲相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微夫管仲,吾其披发而左衽矣。”翻译过来就是说管仲辅佐齐国,九次会盟诸侯,安定天下,要是没有管仲,我们就全都要披头散发做野人了。
这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甚至每一个国家,都有一片散布着亿万繁星的思想夜空,我们会深爱其中数颗最耀眼的星辰,当有人妄图将最耀眼的星辰拿走,并换上一个看起来更光明些的太阳时,那只会使其它星星和夜空一同寂灭。
民族传统文化确实就像玫瑰一样,有他可爱诱人之处。玫瑰既可以观赏,又可以作为药材,恰似民族传统文化既可以满足我们的物质生活,又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实质是群体意识。地球人都知道中国人喜好请客吃饭,而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吃一顿饭。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在饭桌上玩政治,公子光请吴王僚吃鱼是在酒局上行刺杀。因为请你吃饭代表我信任你,在饭桌上筷子指向一盘菜,勺子伸向一碗汤,我们共进退。西方人那种AA制,各吃各的饭,各付各的账,在中国人看来是莫名其妙的。人是社会的动物,正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那无与伦比的社会群体意识,造就了中国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我们懂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我们更加知道“多难兴邦”肯定会是真实的写照,天朝华夏,岂是浪得虚名!
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浸染着儒家文明的使命感,都和这朵妖娆多姿的玫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也承担着守护、滋养和培育这朵玫瑰的责任。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这个园丁呢?
古代先哲孟子交上了第一份答卷——传承道统,把玫瑰种在文化的土壤里。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连续五千年从未中断过的文明,这和中国知识分子认为,自己天生就有传承正统的责任,有莫大的关系。这和古代其他文明表现出来的间断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初罗马帝国向东方扩张的时候,军队经过高卢,也就是今天的法国博纳城,士兵们很快被这里独特的葡萄酒酿造技术所吸引,在此常驻下来;三年后,帝国命令军队继续往东方进攻,结果没想到,原来骁勇善战的罗马战士已经全都变成了悠哉游哉的高卢酒农。没有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来,作为文化底蕴,许多辉煌一时的古代文明就在这样啼笑皆非的结局中消亡了。
《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全球化的历史观,用世界文明之水浇灌花朵。如果我们能看到西方文化的哲学传统继承自希腊,主要的人口和语言来自欧洲,科学基础则源自中国和伊斯兰世界,就不会认为西方文明完全是外来文明或异域文明了。
但东亚的文明中心无疑是中国,用西方文明来取代中国文明就像把牛头对在了马嘴上。以圣诞节为例,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喜欢过圣诞节,在这一天彻夜狂欢、纵情声色,大家都知道圣诞节的英文读法是“Christmas”,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合成词,即Christ mass,翻译过来是“神的弥撒”。弥撒是西方基督教徒接近神灵的宗教仪式,我相信我们绝大多数同学都不信上帝,就算你信仰上帝,如果你想用狂欢来表示你的虔诚,那么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说的:“想要过度接近上帝就只有去天堂了。”
我们的民族文化就是我们要竭力守护的玫瑰,因为责任,因为美好,因为我们对她的爱。既然我们谁也舍不得让她蒙受风尘,那就让我们从传承民族文化做起,热爱这朵娇艳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