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县第五中学 聂海燕
语文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同样,为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语文也需要情感教学。然而,在人类漫长的教学实践中,作为语文教学有机组成部分的语文情感教学却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不但使语文教学的功能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且影响了现代语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语文情感教学的价值
1、有利于学生陶冶高尚的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
高中语文课本中不少篇目是文学作品,作家在作品中寄寓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离骚》中屈原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高尚情操,《我有一个梦想》中马丁·路德金为争取黑人权利而坚定斗争的信念,《记念刘和珍》中宣泄着对黑暗社会的愤概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努力运用课文中蕴涵的真实感情,引导学生与高尚的灵魂对话,与智慧的生命碰撞,与丰富的情感交流,学生的人格就能日趋完善,从而成为不仅适应而且能够推动时代向前发展的一代新人。
2、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不少作品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也融进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俗话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循循善诱,春风化雨,触动学生的心灵,就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后,就会情随境迁,陶醉其中,以致于达到“忘我”的境界。
二、语文情感教学的基本途径
1、教师要入情。
①进行情知结合的备课。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要点、重点,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难点、疑点,还要在全面、深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把握教材中作者和某些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努力体验其中的情感,激起自己的情感波澜,使自己情动于心,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教学场景也才会呈现出强烈的共鸣状态。
②保持愉快、饱满、振奋的精神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爱,也充满了矛盾。教师因家庭不和、工作不顺或课堂上出现不愉快的现象等,使教师的精神、心理受到刺激,或忧伤、或怨恨、或悲观等,这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要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能把消极、不良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更不能迁怒于学生,否则,不仅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而且会影响教师对教材中情感的正确抒发,这样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入情。
①学会声情并茂地朗读。朗读能将无声无情的语言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口头语言。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地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心要跳耳要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自然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从而直接受到感染熏陶。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语言生动、优美的佳作,教学这样的文章,不宜把知识过于割裂,而应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可让学生从正确的停顿、重音、语调、句调等方面直接感受作品情感的脉搏,使学生“耳醉其音”、“身醉其境”、“心醉其情”,这样在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下,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进行妙趣横生的讲解。
讲解课文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它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讲解课文的过程,不仅是师生共同进行文学鉴赏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艺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语言不仅应具有传统教学中所要求的准确性、简明性、逻辑性的特点,还应具有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特点。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动情处,满怀感情地诱导、讲解、分析,以便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使审美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这样教师的语言就不仅能传授正确的知识,也能传达丰富的情感,从而获得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③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构建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活动,但教育者是构建的主体。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与信任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不能以成见看人,更不能横眉冷对、侮辱体罚他们。培根说过:“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因此教师要善于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进步,尽量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设理解、信任、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交流,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深化课堂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以积极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