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蓝
“主人啊,你在哪里?”近日,微博上有网友晒出一组照片,在川大江安校区一片荒地里,一大片自行车躺在那里,有的车挺新,有的车已经倒地生锈。
(5月8日《天府早报》)
其实,类似场景在全国各大高校都能看到,学生用自行车代步,给出行带来了方便,也践行了低碳生活,但毕业之后,就将之遗弃,更有人表示,100块钱的车,用了几年也就够本儿了,卖废铁也卖不了几个钱,所以就随便停在哪里,丢了最好!把遗弃说得如此轻巧与理所当然,其实是对自己懒惰的辩解,是对成人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讽刺,更是对高等素质教育的莫大质疑。
不能有效地化解矛盾,说到底是创新思维的缺失,自行车坟地不仅埋葬了自行车,也埋葬了大学生应具有的创新思维,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其实,近年来,旧物改造开始悄然流行,动点心思就可以给生活增添不少亮点。比如说,河工大90后大学生焦爱芬就利用回收废物3年收入近15万,但是像她这样的孩子屈指可数。
高校生是时代的晴雨表,对社会动态最为敏锐,他们的一举一动,其情感、情绪、动机、需要的变化无不被打上自我的烙印。作为教育者,必须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 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固然辩证思考问题的行为不是一朝一夕能成,但是只要每个人坚守动脑动手,创新思维也就不会被推入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