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复兴厂镇中学 夏学平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刘济远教授的“本色作文”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合理的操作模式,赢得了广大语文教师及学生的赞誉。本色作文走进课堂,如一缕清新的春风,让师生沐浴在快乐作文的晨风中。笔者从事语文教学36年,一直在作文教学领域中苦苦探索。自从接触本色作文,眼前为之一亮。在本色作文教学中,大胆实践,积极探索,颇有所得。现将自己的作文导写实践与广大语文同仁作个交流。
一、情景启导,请君入“瓮”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景启导是本色作文的亮点之一。情景启导的目的是激趣,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营造氛围,将学生的情绪自然引入作文教学中,开启学生真情实感的闸门,产生写作的冲动,为学生的作文铺路搭桥。笔者指导学生“以老师为话题作文”时,便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又一个教师节即将来临,我们有多少心中的话要对老师说,有多少师生往事涌上心头,那么,不妨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抒写老师对我们的点点滴滴,抒发我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我相信,只要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就能书写出情真意切的优美文字,叙写出令人难忘的感人故事。老师话音刚落,学生情绪饱满,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老师的激趣引导让学生产生了写作的欲望,找到了写作的感觉。
老师的情景启导要巧妙,或故事导入、或诗词导入、或视频导入,力求形式多样,耳目一新,引导学生进入老师预定设置的作文活动中。
二、巧妙铺垫,凿渠引水
教师作文指导一般习惯于“板书文题——教师导引——学生习作”三步走。尽管教师指导讲得口干舌燥,范文念了一遍又一遍,学生还是不得要领。究其原因,是学生缺少写作素材,缺乏真情实感,一句话,缺少作文的源头活水。即使勉强写出的文章,不是搜肠刮肚东拼西凑之作,就是无病呻吟之作,这样的文章焉能感人。出现这种情况不能责怪学生,而要反思我们在作文指导时是否以学生为主体,是否了解学生心里想的是什么,切忌从教师的角度去解读学生。其实,老师只要巧妙铺垫,帮助学生凿渠引水,学生不愁写不出好文章来。每次作文之前,老师不妨先要求学生有目的地收集素材,让学生有一个准备的过程。作文如同修房子,修房子只有备齐了砖、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后才能破土动工。学生只有准备好作文素材后才能动笔写作。如导写《感动》,老师提前布置作文任务,学生便会处处留心身边发生的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素材,真正写作起来便水到渠成。笔者经常同学生讨论有关作文的话题,不少学生坦言,他们最怕作文搞突然袭击,临时抱佛脚实在是写不出话来,对老师提前告知作文文题的做法十分赞赏,并将这种做法戏称为“作文预报”。
三、降低难度,示范引路
学生作文有难度,教师不妨降低难度,让学生跨越那道“坎”。如指导学生描写景物,学生平时积累的词汇少,苦于不能用恰当的词语写景状物。笔者将“景物描写常用词语”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运用,学生写作起来就容易多了,一般学生都能动笔写作。万事开头难,学生作文也是如此。作文只要开了头,打开了话匣子,顺着写就会得心应手。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老师不妨示范开头,启发学生思考,点亮学生思维的明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写作基础差的学生,写作技巧对他们来说是次要的,他们需要的是照葫芦画瓢,模仿写作。老师还应亲身示范,下水引路。学生学写作如同学游泳,教练下水示范,学生模仿练习,需要经历一个由模仿训练到独自鱼跃水中的过程。如导写《我爱家乡》时,部分学生的作文没有写出家乡的特色,没有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笔者与学生同住一镇,有着对家乡同样的感情,于是挥就《我爱家乡》一文给学生示范。学生大彻大悟,原来描写家乡就是要抓住家乡的“景”、“物”、“人”几方面的特色来写的。学生们又重新调整思路,写出来的文章面目一新。我想:学生情感的琴弦一旦拨动,自然能奏出美妙的音符。
四、鼓励创新,培优扶尖
一个班上的学生几十人,作文底子参差不齐,作文教学也应当遵循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作文教学要求也因人而异,对于作文能力强的学生,老师就要鼓励他们尽量写出题材新颖,构思独特的创新之作。并积极搭建让他们走向成功的平台。如在班上开辟“学生优秀习作之窗”,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鼓励学生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作文大赛,让学生脱颖而出。向作文报刊积极推荐学生优秀习作,让学生的作品变成报刊铅字,展示学生作文实力。笔者所教班上每期都有学生的作品刊登在省级作文报刊上。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文上报刊了,作文兴趣倍增,课余练笔成了自觉的行为。
通过本色作文导写实践,所教学生的作文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但愿本色作文教学成为一把开启学生作文之门的钥匙,在作文教学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