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志龙︵资深媒体人︶
通过之前的分析可知,《红楼梦》并不是女性的颂歌,而是一部鄙薄汉族权贵以及依附权贵之徒的不智不明、隐射清朝统治腐朽不堪的政治讽刺小说。《红楼梦》反的是非“大舜之正裔”的昏君,而不是反封建。曹雪芹并没有把“大厦将倾”看成是封建王朝的必然地彻底灭亡的信号,而是期待一个汉唐盛世般的“大舜之正裔”大治的新的封建王朝再度出现。
在思想上,曹雪芹封建制度的捍卫者。举两个小例子,便可清晰说明。
首先是戏子的地位。蒋玉菡作为一位出色的优伶,曾逃出忠顺王府,与昏庸的贵族王爷背离,是以宝玉非常满意,屈尊与之交往,但蒋玉菡卑贱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丝毫提高。
一心向往作宝玉之妾的袭人,最后嫁给了蒋玉菡,令人十分费解!但我们在分析宝玉在厌倦袭人的阴私谤诡、诤劝宝玉亲近仕途,为了保住自己在贾府长此以往的位置,不惜在同类中制造冤假错案的把戏之后,我们就会明白,原来,按曹雪芹的观点,袭人的卑鄙行止,与低贱的戏子正相般配。
当时戏子的地位低下,书中几次提及,而曹雪芹从未将戏子的地位提到什么高度,反而描写林黛玉因心直口快的史湘云无意说出小戏子与她相像,就气得无可如何(22回),无所不为的游侠浪子柳湘莲,因薛潘把他当作优伶一类,很是生恼(47回),不仅如此,宝玉还把小戏子芳官扮得不伦不类,当作汉唐时的外患匈奴人玩耍作戏(63回)等等。
其次是对世法平等的理解。虽然宝玉在丫环面前“作小服低”、“体贴有加”,这决不是反对封建等级制度,而是为了突出宝玉怜惜下人的所谓“大舜之正裔”的明君思想。按孟子之言,即“与民同乐”,爱民如子,表现他是一个爱心遍及人间的有情义的“明君”,与书中描写的圣上形成鲜明对比。
那时的“世法平等”,根本没有人人平等的公平意识,不过是同一阶层上的“一视同仁”。说白了,就是贵族与贵族平等,奴才与奴才平等。奴才给贵族效劳时,贵族要好好笼络奴才的心,不能厚此薄彼。这才是曹雪芹“世法平等”的内在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