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师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新闻

第A3版
连线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0年12月0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归”难归的尴尬
游宇明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游宇明

    近日,媒体报道:在日本工作了20余年的陈亮为了照顾耄耋之年的父母希望回国工作。然而,有着博士和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员头衔的陈亮求职四处碰壁。

    陈亮回国工作的首选目标是某高校。该校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书记与陈亮见面时说,学院非常缺少海归,你的加盟可以把相关专业带动起来。但与该院院长见面时,院长说陈亮不是体育专业毕业,再懂经济也没有用。事后陈亮打听到,该院是书记管人事,院长管教学。书记是点头同意了,但院长不安排教学任务也没办法。

    从陈亮的求职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校园官员使用权力的随心所欲。大学并非不缺象陈亮这样的人,然而,掌握用人权的校园官员有的看不到陈亮所学专业对本学科的意义;有的发现一个日本海归的学术水平不行,就将所有的日本海归排除在外;有的选拔人才时任人唯亲。一句话,他们在招聘教师或下属学院的领导时更多考虑的是个人的权威或利益,而不是学科的前途、大学的发展。

    要改变这种海归难归的怪现状,作些程序改进其实易如反掌。只需将学术判断权交给专业人士,学者们觉得这个人该进,行政方面就开绿灯;觉得不该进,就打发人家走人。对评委的产生和评审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其公正就行。有了独立而又公开公正的学术评价机制,真正的优秀人才很少有被埋没的可能。真正的难点在于:大学官员不可能主动将学术评判权力交给学者,不受约束的权力可以带来巨额的利益,向学者转移权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就等于从校园行政官员口里掏出他们不该得的好处。

    海归难归,尴尬的不是象陈亮这样的优秀学者,而是中国大学目前这种极其僵化的高度行政化的用人体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广告热线:(0731)84326418 传 真: (0731)84326418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dbcb@vip.sina.com.cn  全年订价:87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新闻
   第A3版: 连线
   第A4版:校园
   第A5版: 杏坛
   第A6版:助学
   第A7版:成长
   第A8版:关注
   第B1版:综合
   第B2版:科普
   第B3版:探索
   第B4版:湘韵
   第B5版:文化
   第B6版:师说
   第B7版:攻略
   第B8版:公告
   第C1版:科教论坛
   第C2版:教学
   第C3版:策略
   第C4版:理论
   第C5版:探索
   第C6版:理论
   第C7版:教学
   第C8版:论坛
撞人补刀
为何漠视生命
下跪的教育培养不出站着的学生
“海归”难归的尴尬
为农村设
教育基金叫好
职业教育急需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