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县第五中学 张友华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认为工作重点应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经过多年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
预防学生心理疾患的产生,是一项综合工程,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把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到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中去。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是有三个原因应予以特别重视,一是家长、教师违背心理科学的教育方法;二是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或侵蚀;三是学生缺乏心理健康常识,没有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那么,我们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应针对以上原因,采取有效的化解措施。
首先,应通过教师培训、工作研讨、专题讲座、课题研究、家长学校、家长会议等多种形式,在广大教师、家长中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
其次,根据学校及学生年龄、生理规律等特点,逐步地、有针对性地采取辅导讲座、推荐读物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心理保健的武器(即心理健康及保健知识)交给学生。
第二,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机地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学校的重点工作是教学工作,任何一项工作如果与它割裂开来,都会形成“两层皮”现象。不但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而且还会造成很大的内耗。因此我们说,无论什么教育,环境教育也好,美育也好,心理健康教育也好,真正地重视,只能使之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结合,我们认为要通过以下三点去实现:
首先,教师的教育教学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身心接受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身心状况、不同特点的学生实际严格地握好度,让学生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中循着规律成长。
其次,教师应做有心人,在各科相应的教学内容中画龙点睛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我们的各种教学内容中,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可以作为心理教育的素材。及时地发现并加以利用,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再次,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应积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第三,把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结合起来。中小学生心理疾患的形成,往往都来源于心情的不愉快;而学生在学校里心情不愉悦的多数原因大约有这样几点:一是来自于课堂上教师不得法的教学及要求;二是教师教育工作中的简单或粗暴;三是学校、班级同学之间的隔阂、磨擦以及环境的不和谐等等。而美育所倡导的“以美育人”的主张,恰恰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关于美育,有的教师把它看得很复杂,其实是不正确的。什么是美育呢?教师的课讲得精彩,学生百听不厌了,教师的教学,学生乐于接受了,学校、班级的人文环境、设施环境等等学生喜欢了,自然学生的心境就愉快,思维就发展,记忆就扎实,各项素质就会得以较快地提高;心顺了,成绩提高了,思维发展了,其乐融融了,展现在眼前的一切都会很美,心理自然就很美很愉悦,哪里还会再有心理问题;所以,解决心理问题,应解决学校不知美育,不懂美育和教师不会美育的问题。
第四,加强学校周边环境建设和对危害教育的社会环境治理工作。当前,学校周边不健康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着严重的威胁,如噪音、网吧、游戏厅。对这些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不利的因素,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努力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采取一切办法予以消除。这是目前预防学生产生特殊心理疾患的一个大的难题。
所谓“防治结合”,是指在防的过程中,对防而未及而出现的学生心理疾患进行积极而及时的治疗。对这个问题,应当认真做好三项工作:
1、及时发现
我们心理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就是如何尽快尽早地识别心理疾患,为尽早尽快治疗创造条件。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等到肌肤之疾成了沉疴那就太晚了!
2、科学诊治
治疗学生的心理疾患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不可以仅凭热情去办事。所说的科学,一是对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掌握的材料充分,分析符合逻辑。二是制定的治疗方案符合规律,切实可行,实施中被治疗方乐于接受。三是实际证明有效。
3、持之以恒,确保实效
要对所诊治的学生有信心,有耐心,有责任。对于个别特别严重的或学校无力诊治的心理疾病,一定要及时与家长协商,转移治疗。
此外,要积极引导心理健康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开阔视野,增强创新意识,积极组建学生心理咨询室,定期出心理健康教育专刊,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