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法研究人员在山东沂蒙山区开展生态循环农业试验时了解到这样惊人的一幕:某农妇受雇于人收花生,歇工时因食花生中毒身亡。原来,农民为防治花生“害虫”金龟甲的幼虫,在地里施加了过量剧毒农药,加上地膜覆盖严密,农药没有挥发彻底,药力依然有效。农药没有将害虫杀光,反将人害死。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不喜欢的物种给予“害”或“杂”的称号,以斩草除根为后快。这些带有明显物种歧视的做法,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高度紧张;迷信新技术使生态危机不断恶化。大农药、除草剂、转基因并没有使害虫和杂草的数量减少,反而越治越多。
我们知道,搞有机种植或绿色食品生产,害虫防治是关键,更是难点。以往的措施是在害虫们出现后才借助农药灭杀,现在先进的办法是在害虫父母辈的时候就实施“计划生育”。诱捕一对金龟甲成虫就意味着减少了102头后代的危害。杂草具有斩草不除根的特点,不断与庄稼争夺养分和空间,由于人工费昂贵,这个农活基本由除草剂代替了。然而,除草剂污染远比农药为剧,长期下去土地就会受损害。为此,科研人员设计了玉米地养鸡试验。鸡既控制了虫子,又将杂草尽收“囊”中,还给庄稼施了肥,且这个流动的“施肥机”可将优质有机肥均匀施加在庄稼需要的地方。
庄稼地养鸡,既充分利用了空间资源,又将除虫、除草、施肥的工作让这个物种全包了,节省了大量农资费和人工费。此外,养鸡收入远比种植效益高。初步估算,每亩放养100只鸡,每只鸡净收入20元,亩可收入2000元,是玉米和小麦两季作物总收入的2倍以上。毫无疑问,增加的财富是用那些害虫和杂草换来的。传统的散养柴鸡,在2斤左右的时候,每天需粮食1两以上;玉米地养鸡,日粮不超过0.5两,且根本不需喂养植物蛋白。更重要的是,在玉米地自由空间里成长的鸡精神饱满,不生病,不需要喂养药物,这样产出的食物是健康安全的。
可见,杂草和害虫也是重要资源,就看我们如何利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