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郎担真正好,柴米油盐一担挑,送往田间送上门,为人民服务好周到。”这是乡下老百姓夸货郎担的顺口溜。
1964年前后,供销商业部门为了支援农业生产,方便社员群众,大力组织货郎担送农药化肥、小型农具和柴米油盐等生活日用品下乡,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当时,全省搞得最好的要算是洞庭湖区的汉寿县了,县供销社联社主任戴笃伯在大会上强调:供销社一定要姓“农”,要以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宗旨,积极组织货郎担上山下乡,方便群众。该县太子庙供销社,在春耕生产中每天都有七至十一副货郎担搞串乡活动。公社供销社主任黄叶村亲自随同货郎员下乡送货,他对记者说:“农民忙得很,他们的时间就是粮食和金钱,我们搞供销的要处处、事事、时时为农民兄弟着想,让他们节省进城买东西的时间。货郎担是流动商店,货要好、要全,价格要合理,要尽量让农民满意。”
益阳县茈湖公社合作商店也向供销社学习,组织货郎担送货上门,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货郎员说:“我们是以农民日常最需要的小商品为主,搞小而全,如牙刷、牙膏、火柴、打火机、针线等。别看这些东西小,没有它可不行,进城买这些小东西又不合算。其实我们卖这些东西也赚不到什么钱,主要是尽了我们为农民服务的一点心意。”
文图/唐大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