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柳 姚昕玥
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璀璨人文荟萃于此,赋成娄底“湘中明珠”之称。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坐落于娄星与氐星交相辉映中心地带,一座横跨两个世纪的高等院校,正勇立时代潮头,踏歌前行!
大学因城而兴,城市因校而盛。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抢抓时代机遇,为娄底建设的加速腾飞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前行动力。
奋楫前行的科创力量
——筑牢娄底“材料谷”人才之基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高度重视科创人才培养,着力构建一流学科,积极为“人才苗”提供因地制宜的“沃土”。
近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信创现代产业学院获批立项为省级现代产业学院。该学院基于前期产学合作基础,依托网络工程与电子商务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与娄底市工信局及多家本土企业联合共建。
在学科建设上,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形成了由世界陶瓷科学院林华泰院士牵头的先进陶瓷材料创新团队、中国科学院卿凤翎院士指导共建的有机氟化学产品研发团队、中国工程院毛新平院士指导共建的娄底市精品钢材及薄板深加工团队、长江学者马连科教授牵头的大健康产业先进制造团队、省“芙蓉学者”黄敏毅教授牵头的矿区生态修复材料研发团队、省青年人才胡东教授牵头的海洋采矿装备研发团队等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以高水平科创成果助力企业发展,为娄底科技创新插上腾飞双翼。
以高质量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引进相关娄底产业链14名博士,协助娄底企业科研攻关,在高性能中高碳钢提质、汽车电工钢生产工艺优化、锡矿山锑矿渣用于耐腐蚀特种钢冶炼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扎实推进校企合作。与娄底市人民政府、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三方联合共建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中分中心,着力开展钢铁新材及工程机械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研究和设计,现已主持或参与了省、市科技计划和企业合作项目40余项;建立“农田杂草防控技术与应用”湖南省2011协同中心,通过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资源,建立杂草防控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组建以“娄底市先进陶瓷材料重点实验室”“娄底市区块链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娄底市先进农业机械工程中心”等为示范特色的校企合作科研平台。学校是湖南省打好“发展六仗”表现优异单位,2024年第一批湖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奋楫前行的科创力量,正为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注入澎湃动力。
向下扎根的基层力量
——谱写乡村振兴的“山海”篇章
“3个月就能长到4至6米,可持续收割20年,能代替木头培养食用菌,煮熟能喂猪、做菌肥能还田。”在娄底市科技特派员交流会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科技特派员谢晶老师介绍菌草用途。驻企两年,谢晶协助企业建立“菌草种植+菌床养殖+菌肥还田”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体系,有力提升综合效益。这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深化校企合作,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走产教融合、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以新化油溪桥村、涟源灌溪村为基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与娄底市人民政府合作,组建“娄底市乡村振兴学院”,利用农学专业优势,在油茶林、橘树栽培、育秧、稻田除草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同时积极开展乡村教师、基层农技人才、乡村法治人才、乡村干部的定向招生培养和乡村电子商务人才、乡村振兴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展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与成果推广、乡村规划与乡村治理研究与应用、农业农村信息化与农村电商工作,服务娄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以实干之力促进乡村振兴。学校驻村工作队是省级优秀工作队。
与新化县人民政府联合创办的先进陶瓷现代产业学院,入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由园区、企业深度参与学院共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于一体。同时,深耕学科建设,为学院引进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副院士林华泰,加快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持续为地方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支持,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积极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引领大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开展涟源灌溪驻村调研活动,“青春向党 红色筑梦”调研团以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掌握真情况、以校镇合作的方式研究解决问题,多维度、多层次地了解当地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发展困境,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地区文化与产业振兴发展的新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如,聚焦“五治融合”治理模式,与乐安铺乡等地共建“乡村振兴”实践教育基地,采用“理论宣讲+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示调研成果。
蓬勃生长的青春力量
——奏响校企融合的文旅“强音”
草地、音乐、美景……9月7日晚,在风景如画的湄江风景区,正上演着“浪漫爱情 何以湄江——河谷草坪音乐会”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专场演出,由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的师生们担纲此次音乐会演出。
循着湄江风景区的江边向舞台走去,沿途可见当地特色小吃、非遗产品等摊位在道路两旁。夜幕低垂,各色的灯光交相辉映,引得大批游客前来,或是驻足摊位前品鉴美食,或是漫步于五光十色的江边,或是围坐草坪上,感受惬意与松弛,沉浸在歌舞乐声之中。河谷两岸、山居之间,文化在流淌。
“我是和先生一块来的,这里的氛围很好,表演的节目也很精彩,更重要的是主题和爱情相关,来湄江旅游玩耍的同时还能有音乐会可以看,填补了我晚上旅游的空白。”被热闹的歌舞吸引而来的罗女士脸上洋溢着笑容。
音乐会引客来,风景区迎客往。
音乐会的成功举办,让湄江风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蹿升,已然成为湄江风景区的一张亮丽名片。这场音乐会,不仅宣传了文旅特色,还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增收,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发挥专业优势,助推文旅融合,服务地方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致力于以校企合作助推文化产业发展,为文旅增添不一样的青春动力。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与地方的合作,蓬勃生长的青春力量,正赋予文旅焕发着全新生机。
结合专业优势,以多重新媒体形式推介乡村文旅。创作宣传片,策划、拍摄《我在溪口等你》《红色科普微课堂》等系列视频,系列视频总浏览量超30万;打造乡村旅游品牌IP,为当地产品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内容;提升村民使用互联网方式宣传家乡、宣传自家产业、产品的能力。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新时代新农民媒介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充分发挥着大学生助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实践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