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周刊·新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2月01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构建长效机制 持续激发投资活力

  核心提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明确要求“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投资不仅会在短期中影响总需求,而且会在长期中影响总供给,加强短期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稳定政策)与长期政策(包括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的协调配合,才能激励企业“能投资”“敢投资”“愿投资”,从而建立和完善能够扩大投资的长效机制。

  陈小亮

  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经济增速达到5.2%,比2022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持续位居前列。也要看到,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其中之一是有效需求不足。为此,中央高度重视扩大有效投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明确要求“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要想持续激发投资活力,需要构建能够激发有效投资的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强调要“完善扩大投资机制”。考虑到投资不仅会在短期中影响总需求,而且会在长期中影响总供给,加强短期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稳定政策)与长期政策(包括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的协调配合,才能激励企业“能投资”“敢投资”“愿投资”,从而建立和完善能够扩大投资的长效机制。这有助于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重要目标。

  拓宽投资空间,促使企业“能投资”

  投资空间对于投资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如果投资空间受限,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较为激烈,而且可能引发产能过剩问题。要想持续扩大投资需求,需要不断拓宽投资空间,使得企业“能投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从两个方面拓宽投资空间。创造更多“新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这有助于培育新产业,从而创造新的投资空间。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一大批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产业不断涌现。挖掘更多“老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另一个主要目标是“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这有助于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从而把被过剩产能占据的投资空间释放出来。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产能过剩问题得到了显著缓解。截至2022年底,全国一共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约3亿吨、煤炭10亿吨、水泥3亿吨、平板玻璃1.5亿重量箱。

  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仍然是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之一,此外还需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进一步催生新产业。因此,通过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可以较大幅度地拓宽投资空间。加强稳定政策、增长政策、结构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有助于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拓宽投资空间。第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稳定政策适度发力可以有效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短期就业压力和经济下行压力,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第二,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相互配合,可以更快速地培育新质生产力,从而催生新产业。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考察黑龙江时提出的新概念,这一新概念与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催生新产业的关键抓手。增强增长政策与结构政策的配合,有助于落实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的“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从而创造新的投资空间,让企业“能投资”。

  提高投资回报率,促使企业“敢投资”

  企业家所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越高,企业越有动机扩大投资,反之企业将缺少投资的动机。由于“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近年来企业投资回报率有所下降。2022年和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分别下降4%和2.3%。在此背景下,一部分企业尤其是部分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可能面临“不敢投”的问题,从而限制了全社会的投资活力。

  要想促使企业“敢投资”,需要提高投资回报率。决定投资回报率高低的重要因素是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高增长时期,我国投资回报率处于高位的主要原因就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相对较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等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均有所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回报率。增强增长政策与结构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进而提高投资回报率。第一,使用增长政策,提升技术进步速度,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中国的技术创新已经进入了新阶段,主要依靠自主研发,要求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2023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将增长政策的重点定位在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有助于实现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突破,更好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第二,使用结构政策,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过去近十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等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要素配置效率。不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问题。通过加强对结构政策的使用,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

  改善投资环境,促使企业“愿投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对企业家而言,不仅要关注创业起步阶段的税费负担和融资成本,还要关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长期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这要求决策部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稳定政策与创新政策等增长政策的协调配合。此外,政府部门除了追求经济目标,还要追求环保等非经济目标,而非经济性政策可能会对企业投资造成影响。因此,决策部门也要加强非经济性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这为下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供了新思路。一方面,要增强稳定政策与增长政策的取向一致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长期生存能力。对于能够扩大有效投资的企业,不仅要通过稳定政策给予税费减免和补贴等方面的支持,还要使用增长政策加大在创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基础性研发投入,并且进一步完善企业之间的创新共享平台,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打消其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企业投资意愿。另一方面,还要增强非经济性政策与宏观政策的取向一致性,避免非经济性政策对企业投资造成“误伤”,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扩大投资的意愿和动力。

  (作者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编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