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逐光前行——湖南经济观察与展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逐光前行——湖南经济观察与展望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1月3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乘云而上 加“数”前行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卓芳

  1月15日下午,记者走进益阳和天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化气息扑面而来。

  生产线上,成千上万个电容器鱼贯而出,在工业级高清摄像头下,肉眼无法识别的瑕疵无处遁形;后台生产终端上,各环节制造工况、用料详情、设备运行等情况一目了然。

  和天电子是一家专业从事铝电解电容器生产制造的中小企业,经过多年探索,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佼佼者。

  “最近我们又投入了上千万,购置智能连线钉组套和码垛机器人。”公司董事长陈宏志介绍,通过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天和电子产品质量领先行业水平,去年公司订单增长30%,今年预计增长50%以上。

  在产品分装区,码垛机器人快速将产品分类、整齐堆叠,不一会儿,一箱箱电容器打包完毕,准备发往全国各地。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靠人工将产品分类打包,工作量大、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现在机器人同事上岗,他们只需要事后检查,轻松了不少。陈宏志介绍,现在现场人员减少了10%,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大大提高。

  物料管理难度大、交货周期不确定等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电容器企业高质量发展。借助数字技术让生产过程透明化,受益的不仅仅是企业,客户也更加放心。记者打开企业开发的App,就可以像查询物流订单一样,清楚看到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原材料来源清晰,交货时间明确。

  和天电子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并非从一开始就如此顺利。陈宏志在电容器行业摸爬滚打了近40年,从2014年起开始与“数字化”打交道,更换了六七家软件企业服务商,好几个项目“打了水漂”,顶着重重风险和压力,才摸准门道,走向正轨。

  “以前同行都不理解,说我在做无用功,现在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陈宏志骄傲地告诉记者,公司入选了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带动一批同行转型升级。

  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拥抱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必答题。

  陈宏志制定了详细计划,今年要加大投入,扩大工厂面积,升级智能制造生产线,将废品率控制在1PPM(百万分之一)以内,让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均电容器产量提高到6万支/天,交货周期缩短到3天。

  眼下,湖南正在举全省之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去年3月,我省启动“智赋万企”行动,加大政策帮扶、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智能工位、智能制造产线(车间)、智能制造企业。根据省工信厅数据,2023年我省新增13.3万家企业上云、1.3万家企业上平台,新建智能制造企业940家,智能制造产线(车间)1517条、智能工位9785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