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5岁的褚衍民,别名江河、古彭一笔,号人和轩主,江苏徐州人,曾先后在徐州市展览馆、山东省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他自幼习书,师从武中奇先生,8年的部队生活,他书、画、文并重,奠定了独特的书画艺术基础。
褚衍民早在8岁时便被乡贤看好,送他“龙飞凤舞,八面出锋”八字以示赞赏与鼓励,自此他便放纵笔端,有意识地游艺于书法艺术的王国;上中学时,他用省吃俭用的几分钱购买了一本颜真卿的《多宝塔》字帖,每日坚持临帖,最后能倒背如流,闭目成影;17岁时,褚衍民因写了一手好字,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步兵学校破格录取。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褚衍民随部队首长去南京,意外地见到了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他将自己的书法作品让武老看,武老说:“你要好好练,要持之以恒,没有毅力要取得成就是很难的。”打那以后,褚先生更加紧了对基本功的训练。他先后临帖近百种,真、草、隶、篆的用笔特点,无不烂熟于心。仅就王羲之的《兰亭序》就临帖不下上千遍。
诚然,在艺术创作中,要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并非易事。褚衍民有他的一套书法理论,叫做“书到极时书是画”。他的许多字很象形,如“虎”“龙”“寿”“兔”“马”等等。这里的象形并非写“虎”像虎,而是字中有形象,形象有意味。比如他的作品《鹅池》,“鹅”字的第一笔像鹅颈,鹅头高昂,“鹅”字下边的“鸟”则如鹅在水中游弋时所形成的涟漪;而“池”在其下平静且清澈,三、四只蝌蚪在风平浪静中好奇地张望,整幅字若静若动,动感为主,鹅鸣池中,静水成了活水,画面有了生气。褚衍民喜爱打造他的“点”,几乎所有的字其“点”都有形可像,有的像鹰隼,有的像老人头,有的像少女等等,似乎还能从这些“像”里体会出各个形象的表情神态甚至喜怒爱憎。
虽然作品在江苏、淮海地区已有相当影响,但已过古稀之年的褚衍民依然笔耕不辍,每天坚持练字几个小时,最多时十几个小时。而且他四处寻师访友,并不断地磨练着自己的画艺和人品。他始终坚持“端正写字,方正做人”的原则,多次向江苏省希望工程、徐州市希望工程、驻徐部队、灾区捐赠书画作品、现金和实物,并荣获省、市希望工程颁发的各类“贡献奖”“爱心奖”等。
如今,只要身体情况允许,褚衍民都会和老伴一起,早晨8点准时赶到位于户部山的汉风书画院里。“甘为书画度此生”。相信75岁的褚衍民在长期的艺术跋涉中终究会寻觅到心中理想的样子。
【达人之“达”理】魂牵梦绕书画情,衣带渐宽终不悔。正是有了自己的路,坚持住了自己的风格,才成就了褚衍民,让他在书坛独树一帜,也让他在书法中体会到了快乐与健康。
周一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