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由于受到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降低,血浆胃动素水平低下,以及胃及十二指肠动力异常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喂养不耐受,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频繁呕吐,每天呕吐次数多在3次以上;奶量明显减少,持续达3天以上;腹胀且排便不畅;胃潴留,潴留量大于2毫升/千克,或是前次量的1/3。
目前,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尚缺乏特效方法,主要是通过喂养方式、方法,进行腹部抚触,以及应用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不过,多潘立酮容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因此,临床上主张用红霉素取代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
红霉素虽然是一种抗生素,但它具有拟胃动素的作用,可与胃动素受体结合,对全胃肠都有不同程度的促动力作用,包括增强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促进胃排空速度,并可促进结肠运动和胆囊收缩,从而有利于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以使患儿尽快达到全胃肠喂养,缩短住院天数。
红霉素不会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其他不良反应也很少见,即便是在较大剂量情况下,也可安全用于早产儿。同时,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较大剂量时的疗效优于较小剂量。
用药方法:在早产儿常规护理,即暖箱保暖,静脉营养,早期微量喂养、抚触、帮助排便,以及治疗原发病、对症处理的基础上,给予红霉素12.5毫克/千克静脉滴注,8小时1次,疗程5~7天。
陕西省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主任医师 魏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