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这也许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有时,难免有一些回不了家的无奈。可在我们家,却有一条三代人都乐此不疲遵循的“规矩”:只要条件允许,每天再累也要赶回家。
记得小时候的有一周末,恰逢风清云淡,父亲带着我到他的一位外地老友家拜访。老友很热情豪爽,这样的脾气也正对了父亲的味口,父亲与他谈天说地,似乎有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也不知何时,我竟沉沉睡去了。再睁开眼,已是坐在回程的车上,只有朦胧的印象:我是被“抬”上车的。此时,窗外已是漆黑如墨。
“醒了?”父亲开着车,瞄了我一眼,“再睡会儿,马上就到家了。”
“嗯,”我神志不清地回了一句“干嘛不在那位伯伯家住呢?”
“能回家当然还是回家好哇。你爷爷当年也是这样,无论多晚,只要能回家,就不会在外面过夜。”父亲说。
从那之后,每每看见父亲加班或出差晚归,看着他那疲惫的样子,我总会想起父亲那晚的话。潜移默化间,我也把这条“规矩”刻在了心中。
有次,我外出参加同学聚会,结束时,已是深夜,但我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住店”,而是叫了一辆出租车。穿过大城小巷,走过高楼低房,终于到了我家楼下,家里的灯还亮着。还未等我掏出钥匙,门却开了——是父亲。
“回来了?”
“嗯!”
没有过多的言语,因为我们已有了更深的默契,心里却涌起暖暖的幸福。
时下,也许这样“回家”的“规矩”有些古板,但我想说:这不仅仅是一种情结,更是代表着我们对家的一份责任——我们不愿让家人担心。看到家人温暖的眼神,即使再大的疲惫,也会在那一刻烟消云散。
家是爱永恒的主题。回家,让我们的家庭有了更坚实的凝聚力,而这样的力量,不仅是一个家庭所需要的,更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安定发展的所在。这样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感,也是不可或缺的“正能量”。
赵天浩(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