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8岁,上一年级,各项表现都很优秀,我很欣慰,认为自己教子有方。有一晚临睡时,儿子说:“妈妈,今天你一共说了32个‘快点’。为什么我们总要那么快?”这一问,让我反思良久。
因为老公在外地工作,而我因工作、家务整天忙得团团转,于是不知不觉中“快点”成了口头禅。早晨,闹铃一响,把衣服递过去:“快点穿,儿子。”早饭端上桌,便催在卫生间刷牙的儿子:“快点出来吃饭,一会凉了。”儿子吃到一半,我已经拿着儿子的书包在门口说:“儿子,快把那半杯牛奶喝完,你上学要迟到了。”到了学校门口,儿子通常正跟我讲班里好玩的事情,我打断他:“快点进去吧,妈妈上班要迟到了!”儿子表情有些扫兴,但还是听话地走进校园。放学接他的过程也一样,到家吃饭催他快点,做作业时催他快点,洗澡时催他快点,快点、快点……
真的如儿子所言,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快呢?慢点又有什么不妥?第二天,叫儿子起床,没有催促他,只是将衣服放到他身边,儿子刷牙,我就先吃饭,他刷完自动到餐桌前吃饭了,这个空当,我给自己化了淡妆,儿子刚好吃完饭到门口穿鞋。去学校的路上,跟儿子快乐聊天,一直等儿子说完自己想说的话,我跟他挥手再见,他史无前例地蹦跳着走进校园。我看表,离上班时间还早,我没有说一句“快点”。尝到了甜头,我开始放手儿子完成自己的事情,做作业、画画、看动画片,到晚上9点,自动上床睡觉去了。效果比我按时按点提醒强很多,既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又不用弄得我手忙脚乱。
原来,孩子需要的是学会自己安排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家长的催促。成长是需要慢慢来的。
楚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