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很容易发生骨折,骨折发生后,如果现场能够进行简单的处理,既可减少疼痛,又可避免增加不必要的损伤。
如何判断是否有骨折?一般来讲,骨折后除了伤者感觉疼痛外,骨折处会出现肿胀、瘀血、变形和活动障碍,触摸局部可能感觉骨头变形,压痛明显,有异常活动及骨磨擦音。
除非必要,现场救护时一般不必脱去患者的衣服、鞋袜等物,防止过多地搬动肢体,增加患者痛苦,若需检查判明伤情,可将衣服或裤管直接剪开;如果伤口流血,可用家中干净的厚毛巾压在伤口上方,再用布带、领带、长筒袜子稍微用力捆住,不要捆得太死,防止压住大血管;在没有专业人士指导的情况下,在现场不应对错位的骨折进行复位,但是可以简单的固定,原则是“就地取材、顺势固定、上下超关节”。
具体来讲,现场的长筒袜、领带、浴巾、手帕、手巾可在应急处理中作绷带用,杂志、尺子、厚包装纸、伞、手杖、树枝、木棍、木板、竹片、纸板均能在骨折时作夹板用,此谓“就地取材”;固定时应顺着肢体受伤后的姿势进行固定,不能扯直后再固定,固定肢体的一边,在木板和肢体之间的空隙处垫上棉花或毛巾等松软物品,再用带子绑好,松紧要适度,此谓“顺势固定”;固定时,所用“夹板”的长度要超过两端关节,只有固定了骨折上下两处关节,才能限制骨折断端的移位,此谓“上下超关节”。
如果受伤的是自己,或拿不定主意时,应尽快联系邻居、家人和“120”,以尽快得到帮助。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骨科副主任医师 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