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7年到2007年这10年的时间里,江苏省无线电和定向运动协会秘书长陈方两度登上黄岩岛,一共在岛上作业13天。对于他来说,对黄岩岛的关注并不仅限于爱国情结,更是一种情感上的牵挂和羁绊。
“BS7H”呼号 来自黄岩岛,来自中国
所谓“DX远征”,英文为“DX-pedition”,是无线电爱好者把远程通信的无线电缩写“DX”和单词“expedition”组合而成的,指的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为了远距离通信活动,来到一个业余电台十分稀少的地方进行操作,简称为“DX远征”。
陈方介绍,在世界无线电业余爱好者界,有一个大家认为最公正的“游戏”——“DXCC”。“DXCC”指的是“联络百个远距离电台俱乐部证书”,也就是说,如果能联络到100个“DXCC前缀表”中的国家和地区的业余电台,便有可能获得该证书。该证书由美国无线电转播联盟颁发,在业余无线电界影响最大。如同集邮一般,世界无线电业余爱好者迫切地想与来自“DXCC表”中的每一个地点进行无线电联络,或者亲自到那些人迹罕至的“DXCC实体”去操作业余电台。随着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没有进行过业余电台远征活动的岛屿已经所剩无几,地处偏远、人迹罕至的黄岩岛,便是其中之一。在“世界DX联络期望值排名”中,黄岩岛始终高居前三名。
经过我国有关部门批准,1994年,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组建了“国际联合DX远征队”, 陈方的哥哥陈平,时任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秘书长,作为其中唯一的中国队员,参与到了为黄岩岛争取“DXCC呼号”的第一次远征行动中。可是,由于当时为电台架设平台的四条腿没有支在干地上,而是插在离岛石一米远的海水中,不算陆上操作,国际组织认为不能以此为证将黄岩岛列入“DXCC实体”。
陈平他们吸取教训,于1995年启动了第二次远征。这次远征结束后,陈平即刻赶往美国,在DX会议上首先强调了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然后就黄岩岛为什么应该被认定为“DXCC实体”进行了陈述,终于说服了在会的各国人士、承认了黄岩岛的“DXCC实体”。自此,黄岩岛终于拥有了一个被国际承认的无线呼号——“BS7H”,“B”代表中国电台,“S”代表南海诸岛,“7”代表其行政归属海南省在我国第7区,“H”代表黄岩岛。这一呼号的取得,意义重大——从此以后,只要“BS7H”呼号在空中出现,全世界的无线电业余爱好者们便能一眼看出,它来自黄岩岛,来自中国。
在岛上 看着菲律宾战机冲过来
黄岩岛的呼号通过国际认可后,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经过国家体委和外交部的批准,组织了第三次黄岩岛远征活动,日期被定在了1997年的“五一”。国家海洋局特意派出中国海监72、74号两搜科学考察船。这次,从小热爱无线电的陈方,毅然参与了远征队伍。
从广州出发后,经历了30多个小时的航程,船只终于到达黄岩岛附近海面。没多久,一艘菲律宾炮舰悄然停泊在他们的海监72号附近。双方对峙了一段时间。远征队员们按原计划乘着小艇到黄岩岛礁上去搭建操作平台。
刚开始在岛礁上工作,头顶就传来了刺耳的呼啸声,陈方看见,两架飞机正向远处的74号船俯冲而去;然后掉头,又向72号船及正在搭建平台的3个岛礁做俯冲飞行。他们全然没有理会战斗机的一遍遍威慑,继续埋头工作。
5月1日凌晨,5艘灰色菲律宾护卫舰悄然出现在海面上,一些军人乘着橡皮艇,或干脆游到远征队员搭建的平台下方,一边查问队员们是不是军人,一边试图上岛,但遭到中国队员的严词拒绝。
临走时,陈方和其他队员分别来到3个比较大的岛礁上,举着国旗合影。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愿祖国更强大,我们的每一寸领土都不容侵犯!”
那一刻 成了业余无线电世界的中心
1997年的远征是极其成功的,在72小时的时间内,队员们共联络到6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14000多个电台。队员们甚至不用自报呼号,他们改频改到哪里,哪里便热闹非凡,他们与每个电台的通话往往只有一两句,然后赶紧挂断,联络另一个,因为“世界在等着呢”,陈方此时回忆起来,还是一脸的自豪,“一时间,黄岩岛成了业余无线电世界的中心,仿佛我们在‘领导’世界。”
但是,1997年以后,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黄岩岛再也没有传出任何电波。直到2007年4月,包括江苏的陈方在内的16名中外业余无线电远征队员,乘坐着一艘不足百吨的香港渔船,顶着剧烈的晕船反应,行程七十多个小时,再次来到了黄岩岛。从4月29日晚至5月6日晨,“BS7H”与世界各国业余电台进行了45000多次联络,在国际业余无线电界引起了巨大反响,爱好者为再次听到来自黄岩岛的呼叫而激动万分。
“其实我们最初只是为了无线电爱好而去,”陈方说道,“但我们以行动,宣示了国家主权,这点,我至今还是引以为豪的。”
(摘自《现代快报》5.13王颖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