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跨闸机栏杆出入校门一事,曾引发关于“大学开放”的讨论。有人认为大学是属于社会的,历来就是开放的;也有人以安全、管理为由,认为校园应该进行封闭管理,各执一词。
坦率地说,大学校园的开放与封闭,从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多年前,中国高校出入自由,且大多没有围墙,不知“闸机刷脸”“预约制”为何物。近几年来,随着一些名校被学生与家长热情“膜拜”,游客也经常来打卡,加之疫情防控需要,各地高校“预约制”开始实施。北京大学等名校更是需要提前数天预约,否则,便只能望“校”兴叹。疫情结束一年多了,可高校门卫管理“预约制”,俨然已经格式化了。由于先进电子技术的加持,高校已成了一个门禁森严、外人难入的禁地。
高校本应是人文荟萃之地,崇尚自由包容开放,也讲究文明和谐秩序,这是一个充满生力与活力的世界,不能被禁锢、被压抑、被限制,就像个性鲜明的李植老师一样,他说,“大学自由出入是天经地义的事”。
“预约制”确实可以带来后勤管理成本的最低化、行政指令实施的最优化,但与高校自由开放的文化内涵背道而驰,让人感受不到人文关怀,感受不到博大兼容的大学精神。
且不说,“预约制”只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而现代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恰恰给身份信息的留存提供了庞大的加持空间,比如刷卡(包括师生卡、身份证)、手机扫码等。面对极个别的不安全事件,不能因噎废食。
大学的安宁环境,校园里的书香气,应该让全民都能分享一二。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大学校园重启开放能够成为一种常态。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评论员 张军 晓风
视频/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