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记者从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工作人员处获悉,保护区在收集整理红外相机时发现了两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黄腹角雉和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毛冠鹿。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齐“亮相”
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形以纵谷岭脊和横谷岭脊的中山地貌为主,气候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八面山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动物南北走廊”之称,其中便包括黄腹角雉和毛冠鹿。黄腹角雉,又称角鸡、吐绶鸟、寿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黄腹角雉主要栖息在于海拔600-1800米的亚热带中低山地的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常成小群活动,晨昏活跃,白天在灌丛中觅食,夜晚于树枝上休息。由于栖息地破坏和非法猎捕等因素的影响,其分布范围不断向中、高山地带退缩,对其种群的生存和遗传多样性构成极大的威胁。数量逐渐减少,成为濒临灭绝的物种。公开资料显示,黄腹角雉此前在郴州地区仅在莽山被发现过活动踪迹,此次在八面山拍摄到的是一只雌鸟,也是黄腹角雉首次“亮相”八面山。
毛冠鹿是一种草食性动物,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的体型中等大小,头部有一独特的毛冠,因此得名。毛冠鹿栖于高山,常活动于海拔1000-4000米之间的竹丛、草丛、灌丛地带,亦在河谷的丛林以及山上的森林中活动,以草本植物为食,可以作为动物园观赏动物。此次发现的毛冠鹿姿态优雅,警惕地在森林中觅食。
成立保护区,生态保护有成效
自2008年八面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乱砍滥伐的势头得到控制。保护区从健全保护管理制度入手,完善地方保护法规,建立社区联防保护制度,联合乡镇村民和组织,发动群众严防严守,同时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等等。
八面山自然保护区通过红外相机成功拍摄到黄腹角雉和毛冠鹿的画面证明了近年来的生态保护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为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为擦亮八面山作为中国最大的生物基因库的品牌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八面山自然保护区表示,接下来保护区将继续加大监测样线的设备投入,加强法治宣传和科普宣教,进一步加强对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保护区力量。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曾冠霖
实习生 宋科铖 刘奇 通讯员 黄志宏 陈晓霞 扶毓芃 黄小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