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要闻

第A3版
视点
 
标题导航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4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眠异乡!请帮湖湘英烈找到“回家”路
本报联合黑龙江媒体为6名烈士寻亲 如果你有线索,请联系我们

    黑龙江加格达奇区北山烈士陵园,市民祭奠烈士。

    通讯员 白雪麒 摄

  距离长沙3200公里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一座“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耸立在加格达奇区的北山上。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群为开发和建设大兴安岭而牺牲的烈士长眠于此……当年,他们满腔热血,为祖国英勇牺牲;现在,他们长眠异乡,或长年无人探望,或不被亲人所知。

  “让烈士找到‘回家’的路,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4月20日起,三湘都市报记者联合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共同为湖南籍六名铁道兵、志愿军烈士寻找亲人,让忠魂归故里。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张浩 丁鹏志

  六名湘籍烈士情况

  姓名 籍贯 所在部队 出生时间 牺牲时间 安葬地

  曾维芝 长沙市浏阳市 铁道兵三师13团 1944年 1967年 加格达奇区北山烈士陵园

  艾远奇 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 铁道兵三师11团 1932年 1974年 加格达奇区北山烈士陵园

  廖基保 娄底市涟源市  铁道兵三师15团 1944年 1965年 加格达奇区北山烈士陵园

  陈乐天 湖南省(无详细地址) 8922部队班长 1957年 1980年 呼中区烈士陵园

  田必金 黔阳县(今怀化洪江市) 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三军二0一师五0二团二营五连 不详 1960年 牡丹江南山烈士陵园

  田腾云 慈利县第二区羊角村 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七军一九九师五九七团三营九连一排 不详 1962年 牡丹江南山烈士陵园

  【缘起】  跨省联合,为六名湘籍烈士寻亲

  当前,黑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奋斗》杂志社开展长期的为烈士寻亲工作。据此次推出的第一批烈士信息显示,他们多为铁道兵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能够让烈士与亲人‘相认’,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也是对烈士亲人的慰藉。”黑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优待抚恤处(褒扬纪念处)处长李学民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

  经梳理资料发现,此次需要“寻亲”的湘籍烈士共有六人,他们分别是:曾维芝、廖基保、艾远奇、田必金、田腾云、陈乐天。其中,曾维芝、廖基保、艾远奇三人是为建设大兴安岭而牺牲的铁道兵。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建设需要大量木材,国家在1955年第一次做出开发大兴安岭的决定。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维芝、廖基保、艾远奇三名湘籍烈士应征入伍,加入了铁道兵第三师,向大兴安岭高寒禁区挺进,拉开了修筑祖国北垂铁路的序幕。

  三位湘籍烈士跟随大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把钢轨铺进万年沉寂的林海雪原,也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大兴安岭的深山。

  【行动】  地名对不上,首次“寻亲”就遇难题

  接到“寻亲”任务后,三湘都市报记者立刻展开行动。

  在寻找过程中三湘都市报记者发现,由于已经时隔近半世纪,烈士们的亲人、长辈等知情人有些已不在世。加上近年来乡村合并,线索中的很多村名已不存在,这也为“寻亲”路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根据《奋斗》杂志社提供的线索显示,田腾云烈士籍贯为张家界慈利县第二区羊角村。4月21日,记者来到了张家界市慈利县,从当地相关部门了解到,慈利县并没有一个叫羊角村的地方。而在位于慈利县城六公里的西南边,有一座名为羊角山的小山峰。

  烈士资料中的羊角村,是否就是羊角山周边的几个村子?当天下午,三湘都市报记者跟随当地志愿者,来到了慈利县羊角山脚下。经过走访周边几个村子,村民们都说羊角山只有园艺场,从没有听说过有羊角村这个村子,也没有人听说过田腾云这个人。

  在慈利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翻遍了所有登记在册的烈士名字,也未找到田腾云这个人。于是,工作人员又根据在册的烈士姓氏进行搜检,找到了一位名叫田仲青的烈士,部队番号为六十七军二0一师。显然,不是同一个人。

  因信息不匹配,田腾云烈士的“寻亲”之旅,只能暂时搁浅。

  【再寻】  牺牲时未婚,哥哥将二儿子过继给他

  《奋斗》杂志社的线索显示,籍贯为浏阳市的曾维芝烈士于1964年牺牲。由于入伍时仅有20岁,该烈士未婚。

  三湘都市报记者通过当地相关部门了解到,浏阳市张坊镇的确有一名叫曾维芝的烈士。但当地登记在册资料显示,该烈士有一子,且牺牲时间为1967年。

  至少两处细节有出入,该烈士是否就是我们要寻找的?抱着一丝希望,4月22日,三湘都市报记者来到浏阳市张坊镇。

  在相关部门和当地镇村干部的带领下,当天上午三湘都市报记者见到了曾维芝烈士的哥哥、85岁的曾维厚。曾维厚提供的一份革命烈士证明存根显示,上面的入伍时间、部队番号均与《奋斗》杂志社提供的线索一致。经多方证实,浏阳市张坊镇的曾维芝烈士,正是我们要找的人。“至于牺牲时间不吻合,或许是年代久远,资料记录有偏差。”

  但是,曾维芝烈士牺牲时未婚,为何会有一子?面对众人疑惑,曾维厚沉默了一会,说起了59年前的往事。

  “弟弟入伍时20岁,还没谈过对象。我的二儿子曾垂富当时出生才三个月。”1967年曾维芝牺牲后,曾维厚跟爱人商量,将二儿子曾垂富过继给弟弟,“让他在另一个世界,有个念想。”因此,在曾家的族谱上,未婚的曾维芝,后人为:曾垂富。

  家人心愿

  85岁哥哥期待弟弟骨灰回乡

  曾维厚记得很清楚, 1963年12月,曾维芝在当地公社集合,随大部队前往黑龙江大兴安岭。此后,兄弟两人再未相见。

  “我们家,有两个男子汉,总要有人去当兵给国家做贡献吧!”85岁的曾维厚说,因他成家较早,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弟弟曾维芝的头上。但因有轻度罗圈腿,曾维芝第一次应征时落选。“回到家后,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苦练站姿和走步,直到举止看不出异样。”

  第二年,曾维芝在家人的支持下再去应征,最终通过了考核。

  虽然时隔五六十年,但回忆起兄弟俩小时候的过往,曾维厚说,“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他记得很清楚,小时候弟弟偷了邻居一个南瓜,回家后还得意洋洋。鉴于弟弟的行为,曾维厚将其教育了一顿,斥责他“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做事一定要清清白白”。

  曾维厚回忆,弟弟去了部队后虽再未回家,但经常会给家里写信,给老父亲寄钱。“曾垂富一周岁时,弟弟还寄了毛线回来,说是给孩子织毛衣。”

  “以前吃不饱,穿不暖,一个南瓜就会让人误入歧途。”曾维厚说,现在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一家也搬进了四层高的小楼房。“这些变化,多么希望弟弟也能看到。”

  “一个人躺在异乡孤不孤独?北方的冬天冷不冷?”年轻时,曾维厚也想去弟弟牺牲的地方看一看。但千里之外,山高路远。那时,曾维厚只知道大兴安岭在祖国的最北边。而且家中还有五个孩子要抚养,所以一直未能如愿。

  如今交通方便了,但曾维厚老了。三千多公里,无论是坐飞机还是坐火车,曾维厚说他经不起折腾了,“要是能把弟弟的骨灰迁回到家乡,我这辈子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互动

  为英烈“寻亲”  请你来帮忙

  “打通昆仑千重山,又战东海千重浪。林海雪原铺新路,金沙江畔摆战场。”这首激情澎湃的歌曲,讴歌了铁道兵在全国修筑铁路的丰功伟绩。歌词中提到的“林海雪原铺新路”,说的就是8万铁道兵支援建设大兴安岭的场景。

  “每一个为国捐躯的英魂都应被铭记。”我们今天享受着和平、幸福的生活,不能忘记为国牺牲的英雄烈士。如果您是英烈的家人、战友或者知情者,可通过三湘都市报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犇视频、抖音、快手等平台留言,或拨打三湘都市报热线0731-84326110与我们联系。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