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趋势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故事

第A3版
现象
 
标题导航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4月03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慧殡葬”来了,让追忆跨越时空
“互联网+殡葬服务”不断发展,“云祭扫”成新风尚

    2021年11月15日,在袁隆平院士的追思会上,通过全息影像、实时交互等技术,向大家呈现出一场充满温情的人生道别礼。 

    资料图片

  伴随着互联网在殡葬行业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并接受通过网络进行祭扫。无论是不是清明节,也不管身在何地,都可以借助这种新方式寄托哀思。“‘云祭扫’或将成为清明祭扫新风尚。”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民政与社会工作学院院长谭泽晶分析,互联网将为殡葬业带来诸多改变。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黄京

  【现象】 “云祭扫”让追忆穿越时空

  “外婆,我想您了,您在天堂还好吗……”清明将至,在常德工作的李莉在唐人万寿园的“线上纪念馆”里,为外婆创建了纪念馆,并写下追忆文章。李莉告诉记者,每年的清明节,她都会回长沙为外婆扫墓,可是今年由于疫情原因,自己不能回家,于是她便为外婆创建了一个“线上纪念馆”,进行了一场仪式感颇强的“云祭扫”,“疫情期间,不方便外出,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为已故亲人送花、敬香、鞠躬,满足了我的心愿。”

  然而让李莉意想不到的是,当她将外婆的“线上纪念馆”推荐给亲友后,大家都纷纷前来祭祀,一些多年未见的亲戚,也找出家里的老照片,翻拍以后传上去,如今,纪念馆里有关外婆的资料越来越多,“这样一来,我们的子孙后代就能对外婆有更全面直观的认识,大家既可以在这里缅怀故人,也能互相联络交流。”

  “2020年,我们将‘线上纪念馆’进行了升级,纪念馆由以前的平面模式变成了3D模式,这样能让大家更有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湖南唐人万寿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范政告诉记者,由于疫情的影响,人们实地扫墓并不容易实现,加上很多人可能身处异地不方便扫墓,“云祭扫”则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寄托哀思的方式。

  范政表示,将现实的纪念馆和公墓“搬”到手机上,更方便祭奠逝者;并且逝者的音容笑貌、亲人的无尽哀思、友人的深切怀念、祭献等都可化为多媒体文件,真正在时间概念上实现了逝者永存。“随着生态保护、节地生态安葬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未来云祭扫、虚拟祭扫等都将成为新的潮流。安葬、祭扫领域也将在技术的支持之下,更加便于人们纪念逝去的亲人。”

  记者了解到,在长沙,不仅是墓园,为了让长沙市民的追思与牵绊用一种温暖的方式抵达,长沙市民政局还推出2022·长沙“云上清明 寄哀思”平台,市民可以通过“云祭扫”的方式,慎终追远、缅怀先辈。“云上清明 寄哀思”平台设置了“祭奠英烈”“祭祀亲人”“缅怀袁隆平院士”三个选项,可以看到金陵城市绿化墓园 、明阳山福寿苑 、唐人万寿园 、潇湘陵园 、上善园园林式公墓 、浏阳福泽园 、浏阳万福园 、宁乡万寿陵园等实地场景,让追思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摸索】 “互联网+”让智慧赋能殡葬

  2021年11月15日,倍受全国人民关注的袁隆平院士追思会暨灵骨安放仪式举行,仪式当天,全国人民纷纷通过网络送别袁老最后一程。“全息投影让我们看到了袁爷爷的生平往事,真的很感动。”“这个沉浸式礼厅,让我感觉到袁爷爷好像仍在我们身边。”……大家纷纷在网络上留言。原来在追思厅,通过全息影像、实时交互等技术,将袁老的生平事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亲朋好友的面前。

  一幅幅袁老的照片、一段段袁老的影音回忆、一场场追思献花互动……在追思会现场的某个时刻仿佛存在错位时空,让大家再次见到了和蔼可亲的袁爷爷。

  “现在,智慧殡葬正从多个环节入手,改善殡葬业务。”谭泽晶告诉记者,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其“网上业务平台”涵盖了殡仪服务全流程各环节的业务办理,从收到群众治丧信息、殡仪人员上门服务接运遗体,到完成火化家属领取骨灰,殡仪馆所有业务办理几乎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实现了接运遗体、服务洽谈、守灵告别、火化、领取骨灰等环节的信息共享互通,推动传统殡葬服务向现代转型。

  此外,记者了解到,在殡仪馆每天接收的逝者中,有不少死于事故或疾病,他们的遗体大多不同程度上存在残缺或畸形。出于尊重逝者、抚慰家人的考虑,还原能力极强的3D打印技术来修复遗容的点子便油然而生,甚至有些市民还会用3D技术打印逝者的等比缩小版塑像,作为长久珍藏的纪念品。

  除了3D打印修复遗容,还有一项高科技在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在处理遗体时,难免会有一些地方不方便进行人工操作,这时候派“机器人”工作就成为了很好的选择。“目前,我们正在对从事殡葬服务类的机器人进行研发。”谭泽晶表示。

  【瓶颈】 “互联网+殡葬”专业人才紧缺

  “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殡葬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将是殡葬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谭泽晶告诉记者,互联网时代,殡葬政务服务信息化加快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不断深化,殡葬服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让市民直接受益,然而殡葬专业人才非常紧俏,市场缺口很大,目前为止,全国仅有5所高职院校和3所中职学校开设殡葬业。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是开办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所。据悉,该校殡仪学院设有现代殡仪服务、殡葬设备维护技术、防腐整容技术、陵园设计与管理四个专业,就业率一直稳定在100%,现已为殡葬行业输送6000多名高素质专业人才。“学院每年招收300名学生,但每年报名的人数都会超过。”谭泽晶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