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16日讯 俗话说,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在长沙雨花区廖家湾社区有一支残疾人帮扶队,成立13年来,为社区内68名残疾人排忧解难,为他们的生活带去了便利。今日,正逢“全国助残日”,他们又一如往常般的为社区内的残疾人朋友送去了及时的温暖。
成立13年
这个帮帮团有温暖
“奶奶,我们又来了。今天给你带了点应季的蔬菜,马上做给你吃。”上午11时许,廖家湾社区居民楼内响起了残疾人帮扶队志愿者王彩红熟悉的声音。今天她要给社区内登记在册的残疾人吴奶奶做一顿常见菜和一些简单的家务。
“我是这里的老居民了,我们社区的残疾人帮扶队是2008年的时候成立的,从成立之初,我就加入进来了,每天和这些残疾人朋友们打交道,现在已经习惯了,”王彩虹说,多年来,已经和社区里的残疾人朋友们早就很熟悉了,“现在只要有什么好的东西总想着给他们分享一下,毕竟大家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嘛。”
说话间的工夫,几道应季的食物就热气腾腾的出现在了吴奶奶的餐桌上。趁着吴奶奶吃饭的功夫,王彩红又麻利的开始在吴奶奶屋内简单地收拾了起来。
“社区的这些志愿者真的很好,经常来看我,我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和他们说了以后,他们也是有求必应。”吴奶奶说,她几年前因病瘫痪在床后行动有些不便,社区走访知道后,便会时不时地上门给她帮忙,为她提供便利。
想他所想
这个帮帮团有温度
“像王姐这样的志愿者,我们这个残疾人帮扶队还有很多,现在这个帮扶队的固定成员有6名,但是真正参与到这个公益行动中的远远不止于此,经常也会有来自各大高校、社会的爱心人士等等,他们也是没有任何怨言的加入其中的。”廖家湾社区主任邓晴介绍说,这个残疾帮扶团其实是属于社区义工俱乐部的一个分支,至今已经帮助了很多社区内居住过的残疾人。
“社区的帮扶团是每月会进行问询,重大节假日一定会上门慰问的,如果帮扶对象有需求的话,我们是会第一时间上门帮忙的。”邓晴说,帮扶团做到的远不止如此,他们总是细致入微,想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前段时间,我们社区走访发现了有一对夫妻带着两个患有肌无力的孩子住在我们社区内,我们的志愿者了解到情况后,不仅给他们送去了物资,还请了一些高校的大学生来到他们家和孩子们进行一些互动,”邓晴说,每次去看孩子们的时候,都感觉到他们日渐开朗了,“社区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社区的公益也会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进行下去。”
■记者 田甜
短评
携手共进 同享暖阳
5月16日,是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本次助残日的主题是“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近年来,数百万身陷贫困的残疾人在一系列政策措施帮扶下,或脱困自强,重新燃起生活希望;或奋发创业,书写精彩人生篇章。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心关怀下,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冲破生理和心理的束缚,将勇毅化为翅膀,将梦想化作动力,踏上新生活,奋斗新征程。
数据显示,在刚过去的“十三五”时期,全国为601.89万人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率从2017年的9.6%上升到2020年的55.9%。目前,全国超过3万个政务和公共服务网站实现信息无障碍服务。
既要日益完善的无障碍环境,更需要细致全面的康复服务。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已全部出台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地方性政策,北京、上海等地进一步扩大了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项目,给予残疾人更多医疗康复保障。同时,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辅助器具适配服务覆盖率也显著提升。
“未来我们将持续组织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中国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包括修订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细化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等,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评价监控,着力提升康复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能力。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