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凌晨时分,运行一天的京广高铁线路与周遭的山林一道归于平静,灯光闪烁,一群群高铁“轨道养护师”上道开始了夜间养护精调工作。
“清点工具,准备作业。”罗宏强沉着地发出了第一道口令。
作业仪器、设备等20多种工机具、材料,总重近2000公斤。队员们靠手提肩扛一件一件运上高铁线路,开工没多久,额头上就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为迎接春运,前期我们已对轨道的轨距、标高、水平和方向等数据进行精确的调整,除了部分工作能用机械完成外,绝大部分是依靠人工徒步进行测量和调试的。”罗宏强一边观察着队员们作业的情况,一边介绍道。
“粱海东,你检查的方法不对,对道岔螺栓上的螺帽敲击应该是顺时针去敲打,逆时针敲打会把原本紧的螺帽越敲越松。”罗宏强走过去,半弯着腰,指着道岔上的螺帽说。
“好的啰,我马上改过来。” 粱海东凝神,小锤轻轻敲击。
“精调作业要一鼓作气,直至把活干完!”直起腰,罗宏强说。
罗宏强所带的这支队伍里大多数是90后。5个小时的天窗点内,他们要对轨道进行全面养护、维修和调整,时间就像指缝间的流水一闪而过。
“精调的标准越高,旅客的乘车体验才能更加舒适。罗主任的严格是出了名的。”提及车间主任罗宏强,工长蒋锋满是敬佩之情。
“我们的工作比绣花工还要细,需要借用精密仪器反复调整钢轨、道岔几何尺寸,最终把精度误差控制在毫米范围之内,确保线路安全平顺。”罗宏强告诉我们,作业时常常一蹲就是半个小时,站起来双脚阵阵发麻。
59岁的罗宏强多年来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高超的技术水平,参与编制了由长沙高铁工务段总结出来的高铁精测精调“十步作业法”,确保了轨道的平稳和旅客乘车的舒适度。
“高铁运行中硬币不倒的平稳性就来源于此。”罗宏强说。
他带领的队伍以精益求精、毫厘必争的敬业精神著称,他们所负责的高铁区间,轨道质量TQI指数达到了目前高铁线路的最高标准,位居全国前列。
作业结束后,罗宏强与同事们就在工作门外的水泥地上一屁股坐了下来,一整宿高强度的体力、精力消耗使得他们身心俱疲。此时已是凌晨6点,天空蒙蒙亮了起来。
“还有一年我就要退休了,这可能也是我守护的最后一个春运,跟钢轨打了一辈子交道,还真有点舍不得”,罗宏强笑眯着眼望向远方……■记者 和婷婷
通讯员 李俊杰 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