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两会特别报道

第A3版
视点
 
标题导航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1月24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站在三尺讲台,感觉人生特别有意义”
转业军人跨省来到湖南宜章山村支教 一度回家陪伴母亲,因怅然若失再返山村

    “一座房,两座房,青青的瓦,白白的墙。窗前瓜果香,屋后树成行。哪座房子最漂亮?就数我们小学堂。”天刚一放亮,农家的屋顶冒出炊烟,宜章县杉木山村小学里书声琅琅。

    讲台上领读的,是一名叫张玉春的支教老师。七年前,山东大汉张玉春和女儿小燕各自辞掉了工作,来到了1600公里外的罗霄山老区支教。“站在三尺讲台,我才感觉自己的人生特别有意义。”近日,张玉春先后入选“湖南好人”“中国好人”榜单。

    ■记者 张浩

    为圆教师梦,转业军官来到山村支教

    今年61岁的张玉春出生于军人之家,其父曾参加过抗日战争,两个哥哥先后参军入伍。19岁时,张玉春也带着梦想成为了一名空军航空兵。参军27年,张玉春先后历任参谋、教导员、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务,授上校军衔。2004年转业后,张玉春曾担任过企业高管。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玉春得知公益团体在招募支教老师。2014年8月,张玉春拉着女儿一起报了名。父女俩取得支教资格证后,登上了前往罗霄山老区的火车,来到了宜章县杉木山村小学。

    “那一年我已经54岁了,年龄大了,不适合长期支教。”张玉春回忆,当时就是想来看一下,支教一年半载,了却自己的心愿。与孩子们相处之后,张玉春却发现自己已对这里“动了情”,“看着孩子们那不舍的眼神,孩子们那种学习的劲头,就想继续留下来。”

    杉木山村小学是周边6个自然村唯一的小学,170名在校学生,开设了从幼儿班到小学三年级的课程。和其他山区的村小一样,杉木山村小学也面临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尴尬,仅有的8名老师,平均年龄超过了50岁。

    张玉春告诉记者,当初给孩子们上拼音课,最让他头疼的就是孩子们普通话发音。在张玉春看来,“n”“l”不分,“h”“f”不分,是湖南人的通病。为了让孩子们发音准确,张玉春绞尽了脑汁,“整整两个月,课堂上不干别的,就是带孩子读拼音,把拼音做成道具戴在头上让孩子们玩‘找朋友’的游戏。”

    孩子们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能让张玉春高兴半天。就这样,父女俩一起支教了两年。2016年下半年,女儿小燕因为家庭原因回了山东老家,张玉春选择继续留在这里支教。

    舍不得孩子,年过花甲仍在坚守

    因为支教,张玉春不能在家照顾年迈的父母。2015年11月,正在上课的张玉春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立即请假回到山东老家,可到家时父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让他愧疚不已。

    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张玉春又回到学校支教。临行前,他承诺母亲,再坚持一个学期,教完这学期后就回老家尽孝。那个学期结束后,2016年6月,张玉春兑现了对母亲的承诺,回到了山东陪伴母亲。

    离开支教村那天,赶来送行的乡亲们将校门口挤得水泄不通,鞭炮都放了10多分钟。张玉春在家待了8个月。这8个月里,他常常坐立不安,若有所失。晚上,他看着与孩子们在一起的那些视频画面,总会情不自禁地流泪。

    “想回去就去嘛,你尽管去做你想做的事。你不想干,干不动了,人家不要你了,再回来。”老母亲看出张玉春的心事,示意他不要担心家里。有了母亲的支持,2017年张玉春又回到了杉木山村。

    支教期间,学校只提供宿舍,没有工资,生活开销都得自掏腰包。张玉春便和另一名支教老师丘小红在荒地上开垦出了绿地,种植了蔬菜瓜果。

    为了留作纪念,张玉春利用空闲时间制作了一本相册,里面是他七年来教过的所有孩子。“这个去镇上中心小学读书了,这个进了县城的学校,这个最调皮,这个上课最认真……”翻着手里的相册,看着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张玉春掩饰不住内心的骄傲。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