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特别报道

第A3版
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0年05月28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做好疫情“加试题”打赢脱贫攻坚战? 住湘全国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借助“新基建”促进产供销有机衔接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如何逐步消除因病致贫返贫,助力脱贫攻坚?如何做好疫情“加试题”,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全国两会上,围绕脱贫攻坚,住湘全国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记者   陈月红

  “融合就业”让残障人士“有尊严脱贫”

  “当前,剩余的未脱贫对象主要为贫困老年人、重病重残和整户无劳动能力的家庭,脱贫难度大。贫困残疾人仍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张大方建议,发挥“融合就业”模式,让残障人士“有尊严脱贫”,解决残障人士可稳定脱贫、可持续脱贫问题。所谓“融合就业”,就是把残障人士看成是特殊人力资源,倡导企业、社会与残障员工双向选择,市场化配置,发挥残障人士资源功能,强调其能以自己的方式干什么,注重工作岗位融合、激励机制融合和文化融合,探索残障员工和正常员工的合理配比。

  全国政协委员、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国海建议,在“后疫情时期”,建立“消费+金融”“产业+金融”“新基建+金融”“就业+金融”等脱贫攻坚金融应急机制,确保贫困退出的稳定与可持续。

  他认为,为贫困人口创收增收是“后疫情时期”的首要任务,建议消费扶贫行动中,定向发放消费券并指定用于购买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或贫困地区观光旅游;金融部门应为贫困地区重点保障企业、特色产业和观光旅游服务企业开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新基建”在促进扶贫攻坚人财物有序流动、产供销有机衔接上有重要意义,是贫困地区消除疫情影响、实现脱贫摘帽和弯道超车的助推器。

  发展贫困地区民族特色产业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全面铺开,十八洞村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去年的14668元,“穷旮旯”成了“幸福窝”。十八洞村的巨变是湘西脱贫攻坚成效的缩影。

  作为精准扶贫事业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全国政协委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石红继续为贫困群众代言,围绕民族贫困地区的产业扶持、野生动物养殖业退出转产、职业教育发展等积极建言献策。

  “基层脱贫容易,但要解决根本的长富久富,并不容易。”石红认为,应从产业的路子去发展,发展贫困地区民族特色产业,一方面要从国家层面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尤其要注重差异化的支持,同时也要加大贫困地区的人才培养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