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2版:“失联”闹剧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要闻/声音

第A3版
经济观察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8年12月0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只为测试丈夫的重视度?
男孩母亲蓄意将儿子藏起
警方:已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持续6天之久的“温州男孩失联”事件牵动了众多人的心,“某家属故意制造虚假警情”让网友愤怒不已,将其称为“现代版狼来了”,是谁在制造失联假象也引发新一轮的猜测。

    事情真相究竟如何?12月5日下午3时许,温州乐清市公安局发布警方续报透露,此“失联”事件是该男孩的母亲蓄意策划,因其与丈夫存在感情纠纷,只为测试丈夫对其及其儿子是否关心、重视。

    目前,男孩母亲陈某因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已被乐清市公安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通报】

    男孩母亲蓄意策划,为测试丈夫的关心度

    乐清警方发布警情续报称,乐清“失联”男孩黄某平安找回后,社会各界持续高度关注。经温州、乐清两级公安机关查明,男孩母亲陈某(33岁、城东街道云岭村人)因与在外经商的丈夫存在感情纠纷,为测试其丈夫对其及其儿子是否关心、重视,蓄意策划制造了该起虚假警情。

    12月5日,陈某因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已被乐清市公安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真相】

    放学途中已碰面,故意将儿子藏起后报警

    根据调查,11月30日晚6时许,陈某与已放学回家途中的儿子黄某取得联系后,在虹桥镇沙河路附近碰面,陈某嘱咐黄某按照她的安排呆在其事先准备好的四轮电瓶车内,不要下车回家,并把车钥匙和事先准备好的食物交给黄某。

    在安排好黄某后,陈某于当晚19时13分,到虹桥派出所虚假报警求助。警方接报后,调集了大量警力,开展查找工作。陈某还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媒体发布求助信息,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也积极参与网络转发及查找。

    期间,陈某将藏匿黄某的四轮电瓶车转移停放地点,最后将其儿子黄某转移至城东街道云岭村,直至黄某被警方找回。

    【追责】

    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乐清警方发布的警情续报称,鉴于陈某蓄意藏匿其儿子黄某,并到公安机关虚假报警,且在各方查找期间,继续假装配合搜寻,其行为已严重透支了社会诚信和良知,消耗了大量的公共资源,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已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查中。

    追踪

    男孩家连夜搬家,欠7千房租

    12月5日上午10点,钱江晚报记者赶到男孩黄某家所租住的小区,敲门很久都没人开,附近邻居说,他们家一大家人早上很早就走了。

    而住在对面的邻居表示,黄家凌晨两三点就收拾行李连夜搬家,中介一大早过来查看并锁了门,里面的家具基本都是房东的。

    随后,记者找到了负责黄家人租住此间房屋的中介。

    中介告诉记者,自己是当天早上听租客对面的邻居说凌晨搬走才知道的。中介回忆,浙江房子是男孩姑姑出面租的,当时夫妻俩带着孩子一起来看房,租房是明年2月份到期,约定的房租是1万7千元一年,租的时候对方只付了1万,对方表示手头紧,尾款明年再付。现在连夜搬走还欠了7千块钱房租。

    分析

    男孩母亲要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牵肠挂肚的男孩失联事件原来是“某一位家属故意制造的虚假警情”,且不说消费了大众的善良,在法律上来说要不要承担责任?

    浙江东鹰律师事务所倪越卿律师分析——

    对于这类“故意制造”的定性和处罚是有不少法律涉及到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般情况下,谎报警情并在互联网上散布的行为构成故意扰乱公共秩序,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将被拘留和罚款;情节严重的,若编造虚假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明知虚假信息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则已经触犯《刑法》,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观点

    一句“对不起”可不能收尾

    虽然我们尚不清楚该家庭内部到底有什么纠葛,但把无辜的孩子当做“砝码”,实在让人痛心。而那位闹剧“导演”把警方和爱心人士“当猴耍”的行径,则更让人怒不可遏。

    社会对孩子的伤害案失踪案总是格外敏感。自从11月30日11岁乐清男孩失联的消息传开,当地便动用一切资源寻人。可以说,关心这个孩子安危的,已是全城,甚至是全网。孩子安全无虞,这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但一切投入竟被恶意消费,显然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对不起”就可以了事的。

    警力属于国家公共资源,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也正因为“公共”二字,这些宝贵资源的支出必须慎之又慎,优先用于影响更大的急中之急。这起事件中,大量警力被浪费,还可能耽误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

    更要看到,诸如此类的人口失踪,往往会因格外牵动人心而成为社会公共事件。人们秉持着极大的善意参与进来,这在原子化的陌生人社会何其珍贵。不论是社交媒体上对寻人启事的一次次转发,还是身体力行参与排查,人们以实际行动证明着,世上还是好人多,社会需要热心肠。

    倘若人们的善良被一次次消费浪费,那么“狼来了”的故事恐怕就会上演。近些年,我们在这方面收获的教训不可谓不多。面对街边的乞讨者,你还有百分百的信任吗?面对突然倒地的老人,你还能义无反顾地伸手去扶吗?很多人之所以心有犹豫,不正是因为善良曾被辜负吗?

    无论出于对公共资源的尊重,还是对社会善意的守护,我们都必须强烈抨击报假警的行为,依法追究其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经济网、长安观察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声音
   第A3版:经济观察
   第A4版:要闻·民生
   第A5版:要闻·民生
   第A6版:要闻·民生
   第A7版:市州新闻
   第A8版:经济·行业
   第E1版:“失联”闹剧
   第E2版:“失联”闹剧
只为测试丈夫的重视度?
男孩母亲蓄意将儿子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