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7版:体育观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E1版
头版

第E2版
最头条

第E3版
新热点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7年05月2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普通跑者眼中的中国马拉松: 我们富了,赛事疯了,需要美而精了

    关注三湘都市报微信看E报。

    【编者按】

    跑步,在当下的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与潮流。

    短短数年之间,马拉松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在春秋季的周末里,每天都有数场甚至数十场马拉松同时举办。

    狂欢之下,替跑、猝死之类新闻不时见诸媒体。“马拉松太多了”、“不安全”、“马拉松是一场商业骗局”、“马拉松是中产阶级的广场舞”的吐槽也遍布朋友圈。

    本文作者从2009年开始跑步,2010年第一次走上马拉松赛道,至今已经完成了三十多场马拉松赛事。

    跑步七年间,他恰好经历了马拉松运动在中国从冷冷清清的小众项目发展到全民狂欢的大众参与项目的全过程。在普通百姓眼中,这疯狂的跑马,究竟代表着什么精神力量。

    1

    马拉松成为消费热点

    大约自2010年始,内地的马拉松赛开始趋热,以近乎每年倍增的速度在增长。

    中国田径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在中国田协注册的与马拉松相关的路跑赛事只有13场,至2016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328,今年则预计将超过五百场。短短八年,增长了四十倍。

    注意!一年328场马拉松只是在中国田协注册的。自两年前的2015年,中国田协将马拉松赛事由审批制改为注册制之后,大量民间商业机构也不甘寂寞,纷纷举办与马拉松有关的路跑赛事。

    这些数量庞大的“野马”究竟有多少,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统计,以我的估算,很可能是“官马”的两至三倍。有趣的是,虽然马拉松遍地开花,但北京、上海、杭州等热门城市的赛事却仍是“一票难求”。

    2010年我第一次报名上海马拉松赛时,参赛名额几乎可以说是唾手可得。报名启动之后数天,仍然可以不急不忙地去排队领取报名表。但此后,风声一年紧过一年。据说,因跑步而新生的消费市场有千亿之巨,蛋糕庞大,且正处于爆发前夜。我本人也感受到了这种暗流涌动:最近两年里,我认识的跑友中,至少已经有三个人辞职,去创业了。他们或者做跑步培训,或者做赛事服务,或者做体育短视频、手机应用软件开发等等。

    我本人因为爱好阅读,也意外发现,在我七年前跑步之初,图书市场上可供阅读的跑步类书籍大概也就不到二十种,但最近三年里,几乎每年都会新增至少25种跑书,整个图书市场的“跑书”已不下百种。

    2

    “富了,压力大了,疯了”

    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的时候,国民对健康、休闲、娱乐的需求会飞速上涨,进入体育消费的黄金周期。

    中国的情况也不例外。2011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跨过5000美元门槛,这一年各地举办马拉松赛的热情也开始显著升温。

    长跑,尤其是马拉松因其单调和枯燥,带有一种苦修的意味而自然成为工作压力较大的中产阶级的首选。

    他们每天清晨穿上跑鞋的时候,也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跑,但跑步确实对缓解压力方面有效果。

    以我的观察,马拉松在中国增长如此迅猛,关键奥秘在地方。举办一场马拉松赛的好处显而易见。抽象一点说,借由马拉松赛的宣传、转播,可以推介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提高全民体育热情。

    从现实的收益看,马拉松赛事周期短,投入产出性价比高,数万跑者集中于一座城市,吃住游行都会强劲拉动当地旅游消费。

    3

    马拉松太多了吗?一点都不多

    每隔一段时间,诸如《中国式马拉松骗局,商业驱动下的蒙骗与狂欢》、《马拉松——当今中国比国足还无耻的体育骗局》这样标题惊悚的文章就会在朋友圈火一遍。

    许多人也因此而得出了两个结论:中国的马拉松太多了;普通人跑马拉松有巨大的风险。

    中国的马拉松真的太多了吗?我认为不仅不多,而且太少。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随着经济越趋发达,马拉松赛事也会增多。放眼世界,纽约、柏林、波士顿、东京、伦敦、雅典等国际大都市都有自己的品牌马拉松赛事,吸引世界各地的跑者蜂拥而至。

    以美国为例,每年有超过一千场马拉松赛事,如果算上半马、超马及其他各种路跑赛事,则差不多有五万场。

    至于“普通人跑马拉松有巨大的风险”,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我查阅了2004年到2016年的公开报道,全国大概发生了20起马拉松猝死事件。

    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也可能是门槛最低的极限运动。对普通人来说,如果下定决心要去跑一场马拉松,需要解决的困惑并不是跑马拉松有无风险,而是如何降低风险。

    我在跑道上亲眼见过几乎毫无跑步基础,仅仅是临时起意,就穿着牛仔裤去跑马的大学生。这种不尊重自己生命健康的打酱油行为最易引发风险。

    4

    放弃大而全,

    专注美而精

    毋庸讳言的是,当下中国的马拉松赛存在着发展速度太快、品牌定位模糊、运营粗犷等问题。

    一场马拉松42.195公里,其赛道大部分都处于荒无人烟的郊外,再加上喷雾降温装置、饮水点设置、饮料食品摆放、导示牌设置、氛围营造、流动厕所等等细节上考虑不周,最后很难说倾全城之力举办的马拉松赛究竟是提升了城市的美誉度,还是增加了跑友的腹诽。

    我特别感到遗憾的一点是,许多赛事会“无原则”地邀请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度的选手参赛。

    从激励本土跑者的角度而言,赛事主办方完全有必要在奖项设置、选手资格等方面做出适当区分。

    当然,坦率地说,在我看来,相比于最近几年马拉松在中国取得的成绩,这些不足都是微不足道的。也许大浪淘沙之后,那些跟风举办马拉松赛城市,会放弃大而全的思路,致力于小而精、美而专,最终找到自己的特色。

    比如,在举办赛事时可以另辟蹊径,不要一窝蜂地都去办马拉松,而是考虑举办一些如女子、越野、超马等独具特色的路跑赛事。

    假如有一天,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品牌赛事,跑者出门跑一场比赛,就像去小吃店买一份早点一样方便,那也许就是中国真正实现了全民体育的那一天。

    ■来源:私家奔跑微信公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E1版:头版
   第E2版:最头条
   第E3版:新热点
   第E4版:消费经
   第E5版:财视野
   第E6版:财视野
   第E7版:体育观
   第E8版:深水娱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声音
   第A3版:要闻·民生
   第A4版:深度解读
   第A5版:要闻·民生
   第A6版:广告
   第A7版:要闻·科教卫
   第A9版:经济与法
   第A10版:经济·行业
   第A11版:经济·行业
   第A12版:经济·金融
   第A13版:经济·操盘
   第A14版:时事纵横
   第A15版:文体看台
   第A16版:特别报道
普通跑者眼中的中国马拉松: 我们富了,赛事疯了,需要美而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