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成武陵片区经济强县和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44.5亿元,综合实力跻身武陵山片区71个县(市区)前15位,力争挤进全省第一方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以更加坚毅的举措管党治党,更加笃定的信念推动发展,更加强劲的手段深谋民利,领跑武陵山,斩荆披棘,决胜脱贫小康战;建设新慈利,承前启后,共描经济强县图。
■慈利县委书记 邱初开
1
壮大产业强根基,全面夯实“硬底子”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定实施“五县”战略,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增效益,夯实“硬底子”,撑鼓“钱袋子”。一是农业稳县。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富硒”生态绿色农业,打造全国绿色食品和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培育“新农民”“新农人”,发展“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二是工业强县。打造“双百园区”,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到2020年,工业集中区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达100家以上。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工业产业融资、服务、创新三大支撑平台,推进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形成旅游产品、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三是旅游旺县。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构建“一中心一龙头两走廊四板块”全域旅游新格局,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加大15条户外旅游精品线路的开发、推介力度,全力打造国际生态体验旅游目的地,使张家界东线旅游成为“三星拱月”中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一星。到2020年,创建5A级景区1个,建成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5个以上,年接待游客人数达8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40亿元以上。四是商贸活县。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实施“互联网+”战略,推进“数字慈利”建设,推动云商平台、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等新型业态持续发力,激发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发展现代物流业、批发零售业和特色商业街,逐步建成辐射武陵山片区的区域物流基地和联接湘西北的重要物流中心。五是城镇兴县。打造“金慈银澧、山水洲城”,突出县城中心地位和集聚辐射效应,持续实施“塑城”计划,“拓城兴北,提质繁南”,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反哺能力和带动作用,打造一批功能集中、产业繁荣、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形成“一核二轴四心五区”的发展格局。
2
深谋福祉惠民生,彻底拔掉“穷根子”
把民生作为发展最厚重的底色,让共享成为最温暖的主题。一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按照“六个精准”和市委“四个必须”要求,大力实施“五基工程”、“阳光三保障”、“旅游精准扶贫”三个行动计划,强化产业带动、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五个一批举措”,集全县之力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到2018年,148个重点贫困村全部退出,9558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做大做强教育事业。坚持“一体两翼三点满天星”的教育发展思路,打造教育强县品牌,推动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两翼齐头并进,促进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三点均衡发展。三是推动推进社会事业。千方百计拓展就业岗位,建立完善就业服务和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推进健康慈利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城乡医保。加强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妇女儿童事业、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
3
勇涉深水抓改革,趟出发展“好路子”
把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钉钉子精神推进改革。一是抓牢重点。积极稳妥、分期逐步完成262项涉改项目。把政府机构、省直管县经济体制、财税金融、文化教育、司法公正、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等具有牵引作用的改革牢牢抓在手上,将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集中攻坚,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加快形成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达到“一子落地,全盘皆活”的效果。二是开放发展。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推进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开放型经济。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广阔的胸襟、更加高远的眼光,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和兄弟区县一切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开放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三是鼓励创新。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形成支持改革创新、激励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
4
繁荣文化铸品牌,全民都有“好面子”
立足县域文化资源,打造县域文化品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一是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坚持正确导向,占领舆论高地,凝聚社会共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塑造“诚信慈利”形象。积极培育慈利人文精神,抓好公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共筑慈利人民美好精神家园。二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整合6亿元资金全力构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县级文化艺术中心、县级全民健身中心和乡镇文体活动中心,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2017年实现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2020年实现427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市场,促进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文学艺术健康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教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扎实开展“扫黄打非”,净化文化市场。
5
强化生态架红线,牢牢守住“绿村子”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环境。一是推进生态县创建。抓实环境整治“7+1”行动,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小流域治理、石漠化治理、山体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渔业资源保护工作,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二是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加强土地管理,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强化环境监管,加大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其他污染综合治理力度,严格环境保护责任追究,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三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严格实行环境质量属地管理原则,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土地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等。
6
从严治党正风气
扎紧制度“铁笼子”
深入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强化党内监督,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组织保障、政治保障和纪律保障。一是强化党的建设。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建工作专项述职评议、考核评价及追究问责机制。明确各级党委(党组)及班子成员抓党建的具体权责,严格落实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学习教育成果,不折不扣抓好“三会一课”,全面推行“135”治理体系,对管党治党不力或未完成党建工作目标的严格问责。二是坚持正风肃纪。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挺纪在前,从严监督执纪问责,确保“两个责任”落地生根。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织密惩治腐败的制度笼子。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对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露头就打,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以党风带动政风,以政风淳化民风,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三是高压惩治腐败。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准确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着力构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
历史赋予使命,使命重于泰山。慈利县委、县政府和71万干部群众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建设美丽富饶幸福新湖南”和全市“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承担慈利份额,做出慈利贡献,在建成武陵山片区经济强县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征程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