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50年,4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特色大学行列。”8月30日上午,湖南省普通高校领导干部暑期研讨班召开,会议主题聚焦全省高校“双一流建设”,并公布了《湖南省全面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从今年起,省财政将新增专项资金,支持“双一流”建设。将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广的贷款提供贴息补助。同时设立风险基金,对客观原因出现失败情况予以适当风险补偿。
湖南的“双一流”高校如何建?高校如何在争创中发展定位?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记者 黄京
【目标】 到2050年,4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
ESI是世界著名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也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ESI也成为我省“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
根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到2020年,将努力使40个左右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45个左右学科进入全国前10%;50个左右应用特色学科进入全国应用学院同类学科的前列;50个高职特色专业群进入全国高职学院同类专业群的前列。在此基础上,争取3所大学进入国家争创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特色大学行列;5所学院进入国内一流应用学院行列;5所高职学院进入国内一流高职学院行列。
到2050年,将努力使60个左右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20个左右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80个左右学科进入全国前10%;100个应用特色学科进入全国应用学院同类学科的前列,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100个高职特色专业群达到全国一流水平。由此带动4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特色大学行列;10所大学进入国内一流或国内特色大学行列;10所学院进入全国应用学院前列;10所高职院校进入全国高职院校前列。我省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实施】 瞄准六种定位争创一流
有人认为,由于“双一流”的评估要求较高,其应该只能成为少数几所高校的目标。但省教育厅厅长肖国安表示,社会需求是多层次的,高校发展也是多类型的,“双一流”建设不能千篇一律,千校一面,而是要引导和支持高校分类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我省来讲,所有高校包括新建本科学院和高职高专都要积极投身一流建设,争创国际、国内、区域和行业内同层次学校的一流。”
目前,初步把高校分为研究型大学、学科特色型大学、地方应用型学院、技术技能型职院四种类型;把学科分成优势学科、应用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群三个层次;确定了世界一流大学、世界特色大学、国内一流大学、国内特色大学、国内一流应用学院、国内一流高职院六种定位。各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办学基础、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找准定位,各安其位,在各自的类型和层次上争创一流。
与此同时,围绕师资、人才培养、科研等方面,我省还将实施“双一流”领军人才计划、“双一流”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双一流”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双一流”科学研究计划、“双一流”产学研平台计划等。
现状
目前并列全国第三位
目前,我省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均属于“985”高校,达到3所,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与陕西并列全国第三位。同时,已有32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已进入全国绝对排名前5位和前10%的学科共有26个。
解读
将以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为根本
《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将以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为根本,强化目标导向、过程管理和实绩考核。肖国安特别提出,我省“双一流”建设不搞“身份固化”,不搞“一考定终身”。也就是说,不是先定学校,而是先建设一流学科;不是政府先划定学校层次,而是由学校自主申报其中某一个层次;创建结果也不是由官方认定,而是引用第三方评价指标,一流学科达到什么数量和层次,自然就成为了什么样的大学。总之,“一流”不是“任命”的,更不是一种身份,而是动态竞争的结果。
建议
评估指标要多元化
围绕“双一流”怎么建的问题,30日上午,我省多所高校校长也展开了讨论。湖南师大校长蒋洪新认为,ESI不能作为单一的评估指标,一些特色鲜明、实力强劲的人文学科虽然很难在ESI排名中靠前,但也是可以引领发展的学科。此外,他建议我省要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人才发展和提升配套职称政策。
链接
中医药营销人才缺口大
本报8月30日讯 近日,中医药营销及中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规范化建设研讨会在湖南中医药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为期两天,旨在助力中医药事业发展,打造中医药品牌,培养卓越中医药营销人才。来自天津、安徽等地多家省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负责人、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骨干教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相关编辑及企业代表共同参与研讨。
“目前,熟知中医药行业发展前景,能够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中医药营销人才缺口很大。”湖南中医药大学管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周良荣教授吐露。但要培养这类复合型人才,不少高校的培养体系并不完善。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长王国辰在会上指出,教材建设是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他希望编写者能够总结经验,在原有基础上凸显专业特色与中医药特色,做成精品。
■记者 黄京 通讯员 张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