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华声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挑战21天

第A3版
华声对话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5年05月17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富二代书写六个富二代,揭露财富背后的秘密
拼爹时代结束,拼儿时代开始

    《财富的孩子》

    王大骐

    鹭江出版社/2015年5月

    中国人的财富越来越多,但为什么人人还如此焦虑?面对这个变化的世界,你又该如何分享这不可错过的财富盛宴?

    一个富二代书写六个年轻富二代的真实故事,揭露隐藏在财富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被誉为“中国第一本深入打量富二代群体的非虚构作品”。这些财富的继承者和家族未来的承担者,如何在众人瞩目之下走好自己的路,对于这些财富的孩子来说,其实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个初尝财富滋味的大时代,本质上我们都是财富的孩子。

    作者王大骐说:“父辈总想复制一个自己,以此求得安全,可在这个突变的时代,所有经验教条都是速朽的,如果下一代完全听从父辈,企业将毫无出路。”这是一个特别的时代:拼爹时代已经结束,而拼儿时代才刚刚开始。

    【书讯】

    “二代”需活出自我争取人生主场权

    作者作为一个从小在权力和财富的饭桌边长大的孩子,收获了异于同龄人的麻木,而世界在不断增长的非凡阅历里变得黯淡无光,空虚开始吞噬他,他在自己编织的牢笼里肆意放纵和自我消耗。

    直到有一天,他受够了自己的生活,开始上路去寻访与他有相同背景的年轻人,试图从别人身上找到一个答案。

    从迪拜到夏威夷,从马赛马拉大草原到拉斯维加斯,从中国的北方到南方,他花费百万,访谈超过50个一代和二代,最后发现了一个群体集体面对财富的焦虑和恐慌,也看到了自己身上被财富泯灭的那部分灵魂。

    在豪车美女盛宴之外,这是中国第一本试图深入打量二代群体的非虚构作品,同时也掺杂了作者个人的很多“私货”,这使得内容不时显得凌乱和跳脱,但似乎更突出了作者写作的初衷: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书内的六个主要人物,刚好处于交接班的过渡期,也是从孩子到成年人的蜕变期。他们的父母无一不曾是彻头彻尾的屌丝,时代的浪潮把他们送上了财富的巅峰。如果说一代的命运在于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个时代,那么二代则需要活出自我,以争取自己的人生主场权。

    可是那句诅咒却如此难以破除,就像无数的童话故事里描绘过的:即刻满足的欲望,无限延期的自由。

    【精彩书摘】

    狼性

    父亲是小县城里出来的人,全家总共六个子女,在那个年代孩子的命似乎都不太金贵,也许是太多,根本无暇顾及,每年夏天在河里淹死几个也是常有的事。父亲一次走远路,去亲戚家参加婚礼,那个时候才十来岁,大人们捉弄他,灌了他不少米酒,回家的路上他就躺倒在麦堆里,整整睡了三天。一个好心的农妇用水把他浇醒,给他喂了些饭,缓过劲后接着上路。进了家门,只是迎来一句“回来啦?”

    父亲于是也这样教育我们,从小就把我们踢到水库里学游泳,小学的时候给了我们几十块钱,让我们独自在昆明城里玩,夜里10点前不让回来。六年级被送去跟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教头学跆拳道,并且是全封闭,一待就是一个月,每天光着脚在石子路上被汽车赶着跑。学完跆拳道父亲曾经让我和弟弟对打,最后我一个飞腿把弟弟的嘴唇踢爆了。16岁去美国时,当其他家长都在机场哭成一片的时候,他只是来了句:“走吧!”接着扭头就走。当母亲多次担心我们就此消失的时候,他的回答总是:“优胜劣汰,既然这样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可惜这些都没培养出我们的狼性,我们小时候从来就不像父亲,我们欠缺西方人提倡的领袖才能,也不是孩子王。在碧桂园小学,因为是“北佬”,我的床铺经常被暴发户二代用水淋湿,冬天洗澡的时候门常常被踹开,然后“哗”的一盆凉水劈头盖脸地淋过来。初中,弟弟每个星期都被同一个人按在地上,当众羞辱。可这些事我们从不跟父亲说,因为他是个陌生人,因为我们是知识分子家庭。当时我也不能还手,因为人家有高年级的几个哥哥,我只能学古惑仔,认了一个喜欢戴蛤蟆镜的同学做大佬。

    关于死亡

    爷爷火化结束后的晚上,父亲请亲戚朋友们吃了一顿饭以示答谢,摆了足足四台,喝了不少茅台酒(他只喝茅台),最后在酒店的房间里,我问他为什么缺席,他说他相信的是厚养薄葬,在老人有生之年尽孝,死后一切从简,并引用了陶渊明的一首诗。他认为人死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彻底与山川湖海相容,并且他也知道自己当天不能出现在现场,因为那会导致很多老板来送大礼,这一下就坏了规矩。

    父亲是一个很直率的人,他鄙视葬礼上假惺惺的哭啼,更欣赏放浪形骸的古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他们放声歌唱,纵情大笑,以庆祝这一节日的到来。我在葬礼上恰恰有几次差点大笑出来,一次是装神弄鬼的法师带着我们一帮孝子贤孙绕着爷爷的灵柩奔跑,一次是面对台下70多号人,听大伯念悼词的时候,死亡带给我最多的竟然是一种滑稽感。我们对任何东西都失去了敬畏,祖宗早已不是神灵,而是流于形式了。

    巨大的沉默

    我很少跟父亲在家里吃饭,他总是抱怨饭菜跟猪食一样。从小父亲就带着我和弟弟走南闯北,就连留学在外的几年也不例外,暑假回国永远都是精彩纷呈的一次次旅行。在那段时间里,我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每次都被强迫写下游记和感想,为的是“不像驴子一样转一圈”。我们吃的是“大锅饭”,每顿饭台上几乎都能见到不同的。  如今每次我们在同一个城市,他都会打电话叫我去吃饭,每次去都是一桌桌陌生的面孔,虽然那些面孔往往就是中国一幅活生生的权力金钱脸谱。

    多年以来,这些饭局的内容千变万化,但是主角却只有一个。我有时会为父亲的滔滔不绝而感到窒息,这彻底挤压了其余人发表言论的空间,也让我成为了众多沉默者中的一员,丧失了与父亲交流的机会。

    父亲曾当着众人在饭桌上毫不留情地数落我,以至于我因为羞辱几欲哭出来,这样的场景周而复始几次后,父亲又开始大大地夸奖我,他把我出的一本关于留学经历的书说得天花乱坠(这当然是他的强项,不管你怎么定义它,是“忽悠”也好,是思想也好,他一直保持着这样一种兼具理性和激情描绘事物和远景的能力),一激动甚至说我的镜头感很强,以后应该搞电影,他先给我砸两个亿。

    可你又不得不承认,压倒众人的气场,以及信心爆棚乃至于夸大其词的“演说”,往往是老板和官员信服你的两个条件。混沌无所知的中国,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给自己打鸡血,希望自己能跑到最后,而不至于被这个飞速旋转前进的时代所抛离。

    父亲在我们出生不到半年的时候就去了新华社内蒙分社当记者,一去三年,偶尔回家,平时和家里联络只靠和母亲通信,如今一大摞的信件还保存着,里面竟然没有丝毫肉麻的情爱,充斥着的是关于工作和未来人生的讨论。于是乎从小我就认识到记者的行当注定是要“妻离子散”的,我的姥爷当年在新华社甘肃分社也是无暇照顾妈妈,反倒是母亲从小在家里做饭等姥姥姥爷回来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挑战21天
   第A3版:华声对话
   第A4版:家园
   第A6版:华声悦读
   第A7版:华声杂志地图
   第A8版:华声专题
拼爹时代结束,拼儿时代开始
将科技看成人类社会的重要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