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澧水源头的桑植县,生机勃勃,到处都是一番火热的繁忙景象。在各个项目现场,建设如火如荼,企业正在抓生产,朝气蓬勃。在各类市场、蔬菜基地,更是车水马龙,不少客户正在商谈生意,菜农们露出满脸笑容。
“实施赶超行动,同步建成小康,加快建设快乐、幸福、美丽新桑植!”在小康社会工作推进会上,县委书记刘卫兵信心满怀。
今年以来,桑植县按照“产业扶贫、工业兴县、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小康社会建设为总揽,以“三联三增七攻坚”主题活动为抓手,以群众路线活动为动力,发挥“指挥棒”作用,实施精细化扶贫,凝心聚力,奋力超赶,强力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工作,全县形成了齐心协力抓经济、求发展的氛围,群众“幸福指数”大幅度提高,农民安居乐业,为确保全县同步实现小康奠定了基础。
高举“指挥棒” 明确小康目标
今年初,该县结合县情,多次调研,出台了《实施赶超行动,同步建成小康——确保2020年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年行动计划》、《关于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突出“一超、一赶、一领先”,到2017年,经济发展年均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社会发展基本赶上全市平均水平;生态建设领先全市平均水平。到2020年,省定24项小康指标全部达到三类县标准,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目标锁定后,该县今年明确了产业扶贫、工业兴县等8大重点工作推进方案,构建了全面小康建设的一系列实施体系。该县高规格成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县委书记刘卫兵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赵云海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副书记刘拥兵任常务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按照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民主法制和生态文明类等5大类别的指导组,具体落实督查指导工作,确保小康建设有序整体推进。
同时,该县还积极加强政策解读、开展宣传报道和强化工作督导,将全面小康建设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出台数据监测实施办法和推进工作考评细则,推行“1N”绩效考核体系,以全面小康建设考评为统筹,有效整合同类考评项目和力量。
加快项目建设 破解发展难题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离不开抓经济。今年初,该县就高点定位,确定了63个、总投资 146.4198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0.4865亿元,涵盖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文化旅游及社会民生等方方面面,成为有史以来实施项目建设最多的一年。
该县着力破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出台了《桑植县重大项目建设落实不力问责暂行办法》,对项目推进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问责。
目前,张桑高速、黔张常铁路、官瑞公路、刘洪公路、双门岛大桥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截至9月底,已开工建设项目33个,未开工项目14个,续建项目16个顺利推进,完成投资10.8 亿元。
在产业推进中,该县以实现农业产业项目“百花齐放”为目标,突出大鲵和蔬菜重点产业,成果显著。
通过项目攻坚,产业突破,全县经济实现了飞跃发展。据统计,1至9月,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0.36亿元、15.68亿元和5.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10%和6.6%,特别是财政总收入由年初的负增长到增长4.38%,达到3.02亿元。
实施精细化扶贫 让群众得实惠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围绕目标、正视差距、后发赶超、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县委副书记、县长赵云海在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会议上提出。
该县按照小康社会建设考评指标,立足县域实情,以扶贫攻坚为龙头,着力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出台了《精细化扶贫实施意见及考核细则》,安排资金2.67亿元,投入“四基”工程建设,集中力量抓好本轮41个贫困村、62个高寒山区村的建设扶贫工作,完成11.84万贫困人口调查摸底和识别评定。
同时,做好年初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承诺的民生改善“八件”实事,目前,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41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01人,新农合、新农保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4.8万人、13.42万人,抓好农村低保调查认定,全面启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发放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5000余套,完成4所省级合格学校土建项目规划,5所乡镇卫生院开工建设。同时,全面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解决2.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启动村组公路建设24.7公里,完成乡镇道路建设23公里,新建移动4G基站33个,新建农村手机信号接收基站5个,完成2个村宽带网络建设,新开通农村客运班线7条,新增农村客运车辆6台。
如今,该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记者 樊道泉
通讯员 谢德才 黎治国 杨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