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城近郊,涟水河畔,杏坛惠风,桃李芬芳。在湘潭市雨湖区的城乡接合处,屹立着这样一所高中:她虽没有市区的繁华却独取一份祥和与宁静,虽没有名牌学校的光环却孕育了众多的天之骄子。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用爱与真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育人之路。她就是湘潭市第十七中学。
五十六载,薪火相传。湘潭市第十七中学原名为湘潭县第三中学,创建于1958年。2010年10月因湘潭市行政区域调整,学校划入市区,2011年2月正式更名为湘潭市第十七中学。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教职工126人,学生1500余人。学校是“湘潭市示范性学校”、“湘潭市绿色学校”、“湘潭市两型示范学校”、 “湖南省后勤工作先进单位”……
以人为本
“教育,是追求大楼的宏伟宽敞、窗明几净,还是金榜题名、分数至上?其实不然。不唯分数、不唯名利,只唯人,这才是育人之根本,这才是教育的根。”马文龙校长如是说。
教育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2012年下学期,以校长马文龙、书记陈自力组成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切实改变治校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构建幸福校园”的办学理念。
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全体教师树立服务意识,对学生予以人文关怀,凭着“视学生如己出,视学校如家庭,视教育如生命”的精神,许多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经过三年学习考上了一、二本,形成了“低进能高出,高进能优出”升学格局,走上了独具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
环境是育人的重要手段,校长马文龙常说:“我们要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教育资源,使墙壁说话,花草发声。”这就是学校的育人之道。
文化育人
进十七中校园,感触最深的两个字就是“干净”。干净的小路、干净的走廊、干净的教室,无不让人神清气爽,赏心悦目,让你不忍心去破坏这一份洁净。
呼吸着新鲜空气,循着洁净的小道往里走,就可以看到一座“鸣翠亭”飞檐凌空,亭下总不乏学子勤奋的身影。古老的香樟树环绕在亭子四周,郁郁葱葱,仿佛在诉说半个多世纪的沧桑。树的一旁是一道印着三个大脚印三重门,象征着学校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更具韵味的是一旁的假山、池沼和小桥,独特的设计仿佛时刻在提醒学子:“书山有路勤为径”。
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厚的人文底蕴,构成了十七中独一无二的校园文化。在这里,一花一树,一亭一阁,无不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和古典之韵;在这里,50多年的岁月沉淀在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间展露无遗。这样的校园就像一座隐蔽在乡间的古典园林,市花园式单位、市绿色学校、市两型示范学校的称号的确实至名归。试问,每天沐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怎能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精神和文化是教育的根,一个有精神追求的学校才是最具生命潜力和发展价值的学校。”马文龙校长如是说。
以德育人
和城区学校相比,十七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远离闹市喧嚣,远离网吧干扰,是一个求学的好去处。然而学校也面临着一个不可避免的现状:1500余名学生,寄宿生多达1400余名,而且大部分都是留守孩子。
面对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该怎么办呢?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十七中出现了,他们被称为“代管家长”,他们就是十七中的全体老师。为了让留守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学校教师与学生结对子,在一对一的关爱中,师生的心走得越来越近。与此同时,学校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为学生打开“心结”。定期召开谈心声主题班会,让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学校每周还通过“家校通”向家长发送“短信”,召开家长会,家校携手共同教育。
留心处处皆德育,在学校的日常活动中也无处不融入了德育理念。升旗仪式上,齐唱励志歌是全校学生的必修课。国旗下讲话,学校也一改常态,由老师发言变为学生演讲,每次讲一个亲身经历的励志故事感染他人,以此传递正能量。近几年来,学校年年荣获“湘潭市德育工作优秀单位”,2014年泰国呵叻府侨校师生来交流,对十七中给予了高度评价。
“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和起点,展翅高飞。”近年来,十七中走特色发展之路,在育人上实现了一个个创新之举。
特色育人
近年来,很多学校都在追求自己的办学特色,力求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十七中也不例外。然而,十七中又有点例外。
十七中人走的是文化加特长的综合式特色高中办学模式。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创造条件,让学生合理地发展兴趣、爱好,开发潜能,发展特长。文学社、音体美兴趣班、田径队、篮球队、舞蹈队……很快就在十七中相继成立。同学们像放飞的鸟儿一样,纷纷在各自的兴趣领域找到了一片自由驰骋的小天地。
短短几年时间,学校艺体教育迅速壮大,在湘潭异军突起,闻名遐迩。2011年、2012年获市中小学生运动会高中组第一名,舞蹈比赛多次荣获市一等奖。2013年高考,艺体小专业高考本科上线60余人,多名学生考入中央美院、武汉大学、四川美术学院、沈阳航空学院、长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院校。
特色,学校最美的音符,最闪亮的名片,最鲜明的旋律。又是一年春来到,又是梦想绽放时。在新的起点上,十七中将继续坚持以特色为龙头,带动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向省示范性高中迈进!
■陈步红 通讯员 李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