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特别报道

第A3版
华声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企改革需要回到资本层面
文/苏小和

    ■文/苏小和

    新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事关国有企业改革的命题上,我们能够看到颇有方法论含金量的一句陈述:

    “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这里的关键词,是资本,或者是投资。这是为了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方法论上有所突破,从管市场、管管理、管人才转型为管资本。换句话说,中国国有企业的管理部门,从今以后要从市场竞争、商业模式、企业家队伍等事关市场具体事务的领域放权,向后退,退到资本的层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将以资本为主要工具,来参与市场。

    如果这样的转型得以实现,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效应。其一是政府再一次放权,市场自由竞争的力度会加大;其二,随着放权的到位,市场会得到政府的让利效应,即所谓改革的红利会出现;其三,国有企业的转型可能会吸收国际经验,形成一种开放性的国际商业模式。

    这样的分析,让我们想起80年代的放权让利改革。因此,沿着历史的改进过程来分析当下改革的可能性,会让人们豁然开朗。事实上,在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系之内,企业改革的确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因为企业既能解决整个社会的就业问题,也能解决政府财政的收入。因此,抓住企业,就意味着抓住了经济的本质。

    于是,1978年改革初始,高层管理者能够意识到对企业放权让利事关经济全局,并不是空穴来风。李先念是着力推动对企业放权让利的关键人物。1978年9月,国务院务虚会的主题正是“给予企业必要的独立地位,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李先念的讲话,提到了“企业是基本的生产单位”的名言。他强调,必须认真注意发挥企业的积极性,要给企业经济权限和经济利益,不能把企业当做任何主管机关的附属品,当作只能依靠上级从外部指挥拨动的算盘珠。

    梳理这里鲜活的历史材料,我们能发现历史的经验,也能发现历史的遗憾。35年之后,新任总理李克强再次把政府的放权让利作为改革切口,可谓意义众多。第一,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政府放权让利改革,虽然历经35年,但远远没有完成;第二,抓住以放权为核心的政府改革重点,如能真正做到实处,不仅能牵一发动全身,还能再次获取改革红利;第三,上个世纪80年代的放权让利改革,既是历史,也是当下,既是经验,也是任务,个中的艰难、困惑、方略历史里有答案,有步骤。

    中国的新一轮改革,事实上不需要豪迈的口号,不要夸张的表情,在停止的历史里拓展历史,这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部效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特别报道
   第A3版:华声特别报道
   第A4版:华声杂志地图
   第A5版:华声公益周刊
   第A6版:华声周末看点
   第A7版:华声周末看点
   第A8版:华声专题
   第A9版:华声2013·健康中国人
   第A10版:华声悦读
   第A11版:华声讲坛
   第A12版:华声七日谈
   第A13版:华声记忆
   第A14版:华声专题
   第A15版:华声百家
   第A16版:华声专题
国企改革需要回到资本层面
防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