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之下,散装油是否真的已经着手退市?近日,记者走访长沙市场了解到,虽然禁令当头,但并不难发现散装食用油的踪影。多数夜宵摊都在使用散装食用油。
■记者 吴涛
调查
散装食用油流入夜宵摊
华夏与开福寺路交叉口附近,有一处生意火爆的露天夜宵场所。每到傍晚时分,总会有众多小商贩聚集此地。麻辣烫、铁板烧烤、油闷大虾等美食让众多食客垂涎欲滴。7月11日晚上8点左右,记者来到了这里,不少商贩已经着手搭建起临时摊位。
在新一佳超市的对面,一经营烧烤摊的赤膊男子正从货车上搬运做烧烤的食材和工具,与其一起的一名红衣女子正拎起地上一个没有任何产品相关信息的白色塑料桶往玻璃瓶中倒油。
“老板娘,你们用的是不是好油?”见记者在其摊位上坐下,该女子热情地回答说:“是好豆油,放心吧,绝对不是地沟油,我们自己也吃的。”当记者询问为什么塑料桶上没有产品标示时,该女子不再做声。
随后,记者一路统计过去,此地九成多的夜宵摊的食用油都没有正规的包装。那么这些散装油从何而来呢?有知情人表示,这些油来自附近的竹山园粮油批发市场,这条街上的油很多都是从那里买的。
7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竹山园粮油批发市场。
散装油的踪迹并不难寻,在该市场东门口,一眼望去,第三家摊位就堆放着白色塑料空油桶和一些包装好的调和油,一支油枪斜挂在门前,后边的塑料管通向房间内的油罐。
“你们知道以后不能卖散装食用油了吗?”面对记者的询问,守在该摊位的李姓女子一脸茫然地表示还没接到通知,也没看到相关文件。
记者在市场中转了一圈,发现还有两三家在经营散装食用油。
“老板,来一壶。”在一个大型油罐前,一骑电瓶摩托车男子停下来指着自带25L的塑料桶说。当油快注满油桶时,该男子递出两百元钱。
“这是老主顾了”, 已经在这里做了4年散装油生意的吴小平表示,来她们这里买油的客户以中小餐馆和烧烤摊为主,最近是淡季,生意只能保本;在旺季她们的大豆油每天至少能卖800斤。
忧虑
散装食用油库存量大,短时间内消化难
7月13日下午4时,烈日炙烤。高桥大市场新太平街A22栋2号的喜红运海旺油脂经营部的玻璃门上,长沙市政府关于散装食用油禁产禁售的通知已经在这里张贴一周左右了。对于该店的“80后”老板尹海旺而言,他的事业已经陷入了一场困境,在散装食用油市场打拼了7年之久,他必须考虑自己下一步将何去何从。
2013年4月,长沙市食安办对全市散装油经营户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发现,全市现有散装食用油经营户242户,日均销量约40余吨。其中,大型散装食用油批发户(日均销量在500公斤以上的)27户,占11.2%,主要集中在开福区竹山园粮油市场、高桥大市场和红星粮油市场。
“现在是销售淡季,我们大概有40吨(1吨约=7桶)散装食用油储备,现在每天只能卖几桶,压力很大。”尹海旺经营的主要是从广西钦州转运而来的进口散装橄榄油和豆油,其散装食用油的主要客户是食品加工厂,但食品厂当前大都避暑放假。在限期落地之前,他只有40天的时间来消化掉这些库存。这些问题,同样也困扰着与他紧邻的几家大型散装油销售店。
“没办法,要么贴牌转型,要么就改行。”尹海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销售品牌油,他们和超市相比没有更多的优势。要想突围唯有自己贴牌包装,但同等品质的食用油,散装油经过包装后,每斤贵了3角,会让这些食品厂的成本大幅提升,客户能不能接受还是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