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市井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评论

第A3版
广告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3年01月1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50余位文人带你“穿越”
老长沙
民国范
记者 曾力力 实习生 赵曌 江思艳

    辛亥年湖南学生军在省会议操场集合的场景。

    1937年的开福寺。

    民国时期的浏阳门。

    民国时期的中山路。

    丁玲就读时的周南女中。

    ▲民国时期长沙东牌楼遵道会附近城区。

    本版图片均由实习生 何佳乐

    记者 伍霞 翻拍

    ■记者 曾力力  实习生 赵曌 江思艳

    民国时期的长沙是什么样?老长沙最热闹的街在哪?老长沙“吃货”吃粉吃面会去哪?现在,就有50多位文化名人带你“穿越”民国,去“看”那个时期长沙的风俗民情。

    1月16日,由长沙市委宣传部组织编著的《民国文人笔下的长沙》出版。此书收录了郭沫若、茅盾、闻一多等50多位文化名人的百余篇文章,另有配图260多幅,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记录了当年长沙的城市面貌和民俗风情,是一份珍贵的史料。 

    ★民国长沙最热闹的街

    八角亭、司门口、红牌楼

    1927年(民国十六年),政府官员划定了长沙市的界址,东抵湖迹渡,西抵对河岳麓山,南抵金盆岭,北抵新河。当年,城南为住宅区,东北为工业区,城北为商业区,行政区域选在商业区中,同时,还有岳麓山一带被划为文化区和风景区。

    八角亭、司门口、红牌楼一带是当年最繁华的地域,“建筑多仿西式,行人杂沓,景象殷阗。”

    修建了19年的中山马路横亘城中,借鉴了上海街道的风格,是当时长沙市的新式街道。北门正街是当时城内北部的中心市场,坡子街也是货品集散的市场,商店林立、商贾云集。当时,南正街、司门口,洋货杂货商店最多;走马街、青石街、青石桥,鞋店最多;南阳街、府正街、玉泉街,书店笔庄最多;药王街,照相铺最多……时任国民政府方域司司长的地理学家傅角今编著《长沙市志略》时描绘了当时繁盛的长沙城。“(长沙)将来之繁华,屈指可待也。”傅角今写道。   

    ★老长沙都爱吃些啥

    清早喝茶,闲时呷馆子

    在老长沙人眼里,吃是一种消遣。四五个人聚坐,得闲时便会叫“我们呷馆子去。”

    当时,育婴街的潇湘、怡园,青石桥、青石街的徐长兴、玉楼东、奇珍阁……都是当时“吃货”的好去处,吃川菜,有民众食堂;吃下江菜,有金谷春;吃广东菜,有南国酒家;吃西餐,有万利春;吃面,有清溪阁;吃粉,有爱雅亭……

    民国文人亦骈的印象里,老长沙人青睐着各种零食,馄饨、米粉、油条、锅饺极受欢迎,其中,油炸臭豆腐最负盛名。

    “老长沙人的习惯是一大清早便要上茶馆喝茶。”民国年间,长沙每条繁华的街道,每个十字路口以及沿河一带都分布着大小茶馆。“包子乎?瓜子乎?烧饼乎?”吆喝中,茶馆已熙熙攘攘,高谈阔论声、兑开水声、剥瓜子声、茶壶撞击声,吵成一片。泡上一壶茶坐定,老长沙人便拉开话匣子。老长沙的茶客说:“上茶馆喝茶要慢慢喝,要坐得久,非得要等到一壶浓浓的茶汁冲成了白水才走。”

    那时,老长沙已有咖啡座,一个小房间,四周扯上绿色布幔,中间一张小桌子,上面铺满了茜色的绒,还有一块厚玻璃……

    ★老长沙最爱的消遣是什么

    麻将没听和,单张“发财”不丢

    老长沙人爱搓麻将,爱“发财”,如果没有听和,单张子“发财”绝对不放手。

    老长沙的孩子六七岁便能上桌“堆长城”了。两三岁的孩子,坐在母亲怀里看牌,渐渐就认识了牌上的字;四五岁时,站在母亲身边替母亲装水烟袋,于是慢慢就懂得了怎样打怎样和了。大人们十六圈散场,孩子们就借着收牌的名义,练习几圈。

    唱戏、说书、相声、测字、卖艺,老长沙的街头无所不有。王铁笔、三才眼的测字,满口江湖术语;三麻子的相声,唱着小寡妇上坟,惟妙惟肖……听完一段“三国演义”,哼着一段反二簧,咂咂嘴儿,吃饱喝足,再到司门口的灯市转悠几圈,这是当时《观察日报》记者惕厂眼中老长沙人的生活。

    ★老长沙的性格如何

    个性刚强,但也尚武好斗

    老长沙人生活闲适,但也有刚强果敢的因子。当时的教育家蒋梦麟说,老长沙人个性刚强,刻苦耐劳,但也尚武好斗,一言不合就会骂起来,甚至动拳头。公路车站上,常写着“不要开口骂人,不要动手打人”的标语。

    湖南著名报人严怪愚写道:“据说要中国亡,除非湖南人死尽。问理由,无非是:良以我三湘多铁血健儿,精悍刚直,富牺牲精神。”晚清至民国时期,明德学校的会议室悬挂着“忍耐力、希望心”、“虽九死吾犹未悔”。

    此后,长沙的“三次会战”,日本人三度进犯而连遭三次大败,老百姓在枪林弹雨中协助国军抗敌。

    互动

    如您知道老长沙的更多往事

    请拨本报热线96258

    你所知道的长沙有过哪些变化?本报邀你一起,共同分享长沙的昨天和今天,如果您有能反映长沙变迁的文献资料、老照片或是个人记忆,欢迎拨打本报热线96258或@三湘都市报,告诉我们。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评论
   第A3版:广告
   第A4版: 劫金大案
   第A5版: 庭审悬疑
   第A6版:都市·公共
   第A7版:都市·公共
   第A8版:热线新闻
   第A9版:热线新闻
   第A10版:市井新闻
   第A11版:市井新闻
   第A12版:湖南新闻
   第A13版:市井新闻
   第A14版:中国·重点
   第A15版:国内/国际
   第A16版:世界·视点
   第A17版:财经·关注
   第A18版:财经·纵览
   第A19版: 财经·综合
   第A20版: 财经·操盘
   第A21版:体彩快报
   第A22版: 家居·业界
   第A23版: 微博日报
   第A24版: 文体新闻
老长沙
民国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