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记者 龚磊
1月9日,雪后初晴,长沙北正街与通泰街交会处,开福区长春里巷中传来阵阵琴音。我闻声过去,推开一扇锈迹斑驳的铁门,便来到薛飞的作坊,老薛是目前长沙制作京胡的唯一一位手工艺人。
院子里晾晒着一串串毛竹,古朴的房子一楼放着一个家用煤气灶,用来煮竹筒、烤竹筒、烧琴杆;二楼是薛飞的“工作室”,在这里他将琴杆校直、蒙皮、上弦;再往上就是阁楼了,薛飞在阁楼检验成品的音色,阁楼是晾晒竹筒的地方,青翠的竹子就在这成了琴筒。
老薛是1969年下乡的知青,随身带着一把民族乐器厂的京胡,花了2元钱。平时闲余的时候,他喜欢唱歌,嗓子还可以。随身带的京胡陪伴了他5年。回城后,他的胡琴皮破了,于是去蔡锷路找到一位从长沙民族乐器厂退休的王师傅修理,看到师傅三两下就修好了琴,薛飞就对做京胡、修京胡着了迷,这一迷就是一辈子。
京胡看似结构简单,做起来却讲究多。为了达到他心目中的高工艺,老薛没少花心思。他每年去福州采购琴杆,亲自上山砍竹子。为了省钱,住得差、吃得也简单——只为找到几根好竹子。好竹子做琴韵味,声音听起来舒服。他还改进了传统工艺,用聚酯透明塑料替代蟒蛇皮,音色同样美妙。
北正街即将拆迁,老薛即将离开这个待了四十年的小院子,虽然有些不舍,但他担心的是手艺后继无人。“如果有好徒弟,我一定会带他一起去山里砍竹子,把所有的手艺都传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