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德等西欧国家行车,司机与司机、司机与行人之间的礼让非常重要,而透过车窗短暂、平等的眼神交流成为他们之间无言的对话。例如,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前,机动车多会主动减速停车,礼让行人安全通过,有的司机会用请的手势或眼神向行人示意,行人也会回报以感谢的眼神或点头示意。
这种举动基本不会受到车的档次高低或特权车牌的干扰,无言的交流将强者必须礼让和保护弱者的交通法则与交通文明大写出来。而在国内,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有的司机一旦坐到车里就像戴上了趾高气扬的面具,车越高档、车牌越“牛”,司机的眼神越异样,礼让行人和其他机动车的意识就越弱。套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开好车的未必懂得交通礼仪。
在德国,上世纪60年代汽车大量进入家庭;而在中国,汽车大量进入家庭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在欧洲,汽车的增长与上百年汽车文化的成熟是同步的。随着汽车的慢慢增长,一代又一代人也在不断地总结和学习。中国的汽车增长是爆炸式的,这容易引发很多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公安部发布了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新规实施后,交通文明知识成为需要硬考核的软实力。中国驾校教育的这次“变道”,既是汽车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缓堵畅通和提升路面安全的需要,将对未来汽车社会交通文明的积淀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